現代研究 | 針灸大成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
【類別】絡穴;八脈八穴之一,通陽維脈。 【釋名】 穴在前臂伸側面,所以稱「外」,由腕上至此猶如關隘之要,故名。與內關相對。 【位置】 .jpg) 內關、外關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 .jpg) 外關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 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二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屈肘俯掌時,在指伸肌橈側凹陷處。- 《靈樞•經脈》:「去腕二寸」;
- 《針灸大成》:「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
【解剖】 - 肌肉:橈側為指伸肌、拇長伸肌,尺側為小指伸肌;下層為示指伸肌;屈肘俯掌時指伸肌轉向尺側。
- 神經:前臂後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前、後神經。
- 血管:深部有前臂骨間前動脈及後動、靜脈。
【操作】 直刺或略後上、下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5分鐘。 【功效】 疏風、清熱、利脅。 - 古典:發熱惡風、關節酸痛、胸滿拘急、半身不遂、腰腳枸攣、偏正頭風、手足頑麻、眼中冷痛、瘰癧結核、耳鳴耳聾、臂痿不仁、肘腕酸重、脇肋疼痛、腹痛便秘、五指盡痛不能握物。
- 現代:感冒、肺炎、腮腺炎、中耳炎、遺尿、腕下垂。
【配穴】 - 頭目痛:外關、後溪。
- 感冒:百會、外關、合谷、列缺。
- 手指麻木:曲池、外關。
頁首
回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