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足臨泣
別名臨泣
國際代碼GB41
【類別】

輸(木)穴;八脈八穴之一,通於帶脈。

【釋名】

與頭臨泣上下對應,主治頭目之疾。為與頭部本經同名穴(頭臨泣)相區分,《聖濟總錄》冠以「足」字。

【位置】

足臨泣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足背外側第四、五跖骨底前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處。當第四、五趾趾縫端(俠溪)上一寸五分處。
  • 《靈樞‧本輸》:「﹝俠溪﹞上行一寸半陷者中」;
  • 《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

【解剖】

  • 肌肉:第四骨間背側肌、第三骨間足底肌。
  • 神經:第四跖背側神經。
  • 血管:皮下有足背靜脈網,第四跖背側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清頭目、利胸脅、祛風、瀉火。

  • 古典:頭痛、頭眩、目澀,身痹、寒熱,胸脅支滿、喘氣、心痛不得息,乳腫、腋下腫、瘰癧,腰腹膝外廉痛、刖尼,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熱拘攣、筋牽、腿疼、眼腫赤疼、齒痛、耳聾、咽腫、項腫連腮、浮風搔痒、月經不調。
  • 現代:結膜炎、乳腺炎、乳腺增生、頸淋巴結結核、退乳。

【配穴】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