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書名四診訣微
朝代清 公元1723成書
作者林之翰
【描述】

清‧林之瀚著。成書于1723年。本書為中醫診斷學之專書。作者以《內經》色脈并重為據,遂抉取古今有關四診論述之精華,間附氏之見,匯成本書。書中分述了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在臨床的應用,所載內容,多能結合病理說明原理,結合診斷介紹治療。書中重要之處,多編成四言歌賦,以便記誦。故此,本書可稱為一部頗為實用的中醫診斷學專著。

全書共8卷,後為《管窺附餘》1卷。卷1至卷2為望診,載有察形氣、察神氣存亡、察五色等57篇醫論,詳論顏面、目、鼻、口、耳、齒、頸、爪甲、毛髮、眉、舌等部的各種形色變化;卷3首論小兒指紋和虎口的觀察方法;次論聞診,載有聽音論等13篇醫論,詳述了如何從病人的聲音來判斷疾病的程度和部位;後論問診,載有人品起居、嗜欲苦樂、十問篇等,主要以張景岳的「十問」為提綱,全面敘述了瞭解患者病情,發病治療過程及周圍環境等;卷4至卷7為切診,載原脈體用、脈取寸口之義等93篇醫論,先論診脈部位方法以及辨脈總論,然後根據李時珍的「脈學」,分別詳述各種脈象的形態、鑒別、主病等。卷8主要分兩部分內容,首載病脈宜忌,屬切診內容,闡述了臨床常見30病證宜忌脈象,示以從脈象以瞭解病情之順逆。後為運氣要略,則主要載有運氣圖及歌訣,說明病證和氣候變化有一定關係。書末為《管窺附餘》,原本自成一書,雍正元年付梓時,與本書合刊,其內容是氏集前聖之訓,對脈診暢舒己見,介紹原脈體用,重點分析浮、沉、遲、數等脈之常變,對讀者有一定啟發。

氏認為望、聞、問、切四診各有其獨特作用,在臨床上不但同等重要,而且又是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相互參合,不可分割的,因此此書既不偏重於切診,也不忽略于其他三診。為了糾正當時社會上重切診而忽略望、聞、問三診的傾向,氏先集經文,繼附先哲之神髓,以望診為四診之冠,分別途述了其他三診,恢復了《素問》、《難經》望、聞、問、切四診之次序。對四診的論述,氏不但重視一般規律的闡述,而且重視鑒別診斷。此書翻譯往籍,搜剔先聖之微言,鉤致往哲之精華,重視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是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現存主要版本:清‧雍正四年玉映堂刻本;民國間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石印本(附:《管窺附餘》);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鉛印本。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