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藥名烏梅
科屬薔薇科
【品種來源】

本品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 (Priunusmume (Sieb.) Sieb. et Zucc.) 的近成熟果實。主產 于浙江、福建、雲南等地。夏季果實近成熟時採收,低溫烘乾後悶至皺皮,色變黑時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歸經】

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功效】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癰,生津止渴。

【主治】

  1. 用於肺虛久咳。烏梅酸澀收斂,能斂肺止咳。適用於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證。常與罌粟殼杏仁等同用,如《世醫得效方》一服散。
  2. 用於久瀉,久痢。本品又能澀腸止瀉痢。治久瀉、久痢者,常與罌粟殼訶子等同用,如《證治準繩》固腸丸。
  3. 用於蛔厥腹痛,嘔吐。蛔蟲得酸則伏,本品極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蛔蟲引起的腹痛、嘔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證。常與細辛川椒黃連附子等同用,如烏梅丸
  4. 用於虛熱消渴。本品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治虛熱消渴,可單用煎服,或與天花粉麥冬人參等同用,如玉泉散。
  5. 此外,本品內服還可止血,治崩漏下血;外敷能消瘡毒,并治胬肉外突。

【文獻別錄】

  1. 《本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蝕惡肉。」
  2. 《本草鋼目》:「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嗌膈,蛔厥吐利。」
  3. 《本經逢原》:「烏梅酸收,益精開胃,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喘安蛔,…今治血痢必用之。…血痢不止,以烏梅燒存性,米湯服之漸止。惡瘡胬肉,亦燒灰研敷,惡胬自消,此即
  4. 《內經》去死肌惡肉之驗。」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劑量可用至30g。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止瀉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禁忌】

外有表邪或內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

【現代藥理】

本品主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蠟樣物質及齊墩果酸樣物質。本品水煎劑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菌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劑能抑制離體兔腸管的運動。能促進膽汁分泌。在體外對蛔蟲的活動有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