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灼性神經痛
【概述】

灼神經痛是一種頑固性的神經傷後疼痛症狀。各國學者統計,其發生率不盡相同,1~38%不等。

【發病機理】

1.缺血因素  ①神經處於疤痕床中。②神經伴行的大血管損傷。③神經於本身的微循環破壞,嚴重擠壓傷如藥物性神經損傷。

實驗表明缺血可使有髓纖維產生脫髓鞘改變,外露的神經纖維失去其絕緣成分,組織代謝化學物質的刺激如酸性離子、兒茶酚胺等,局部疤痕的絞窄刺激均直接作用到軸突上,產生灼性神經痛。

軸漿的運輸需三磷酸腺苷供能,軸漿中的線粒體是供能的根源,必須靠氧代謝,實驗表明如用氮化鈉或氰化物造成缺氧,軸漿快速運輸在15分鐘內迅速停止,如氧供應不足,即產生傳導異常。有氧時,為正常的感覺纖維傳導,傳導時間快,定位准,範圍適度。缺氧時,正常的感覺纖維快傳導受阻,出現需氧量少的慢纖維傳導,則慢纖維所傳導的痛覺、傳導時間長,定位模糊,範圍大,性質如灼痛。

2.交感神經的因素

(1)交感神經:小纖維、無髓纖維耐受缺血能力較強。

(2)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大量5-羥色胺。

(3)交感神經纖維最終進入中樞的網狀結構(抗痛結構)對網狀結構產生抑制作用。

臨床資料支持交感神經因素學說的有:①(正中、尺、坐骨神經)為交感神經富有的神經。②切除交感神經節,可緩解症狀。③灼性神經瘤的分佈區與交感神經隨血管的分佈相一致。

3.大腦皮層因素

(1)戰爭時間發病率明顯高於和平時期。

(2)大腦皮層對灼性神經瘤產生興奮灶與近年的神經「再教育學說」一致。

【臨床表現】

疼痛在神經損傷2周開始,灼性部位廣泛,持續時間較長,嚴重者食宿不安、情緒波動,以致產生病態人格及特殊行為。發病情況: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指神經。

【診斷】

1.時間性  傷後持續數月、數年以上,每日持續數小時甚至無間歇時間。

2.性質  難言的灼性疼痛。

3.範圍  超越損傷神經的支配區。

4.程度  輕者影響情緒,重者痛苦不堪,不思食宿,無法忍受。

發病情況  男女之比為5︰1,以20~40歲多見(小兒極少)。好發部位依次為臂叢神經,坐骨神經,正中神經,脛神經,指神經。

【治療措施】

1.保守治療

發病時間短,3個月以內。對情緒波動大者,傾向於保守治療。

(1)全身封閉療法:0.5%普魯卡因500ml靜脈封閉,或0.05%普魯卡因經頸動脈注入150~250ml。

(2)星狀神經節封閉,鎖骨上,胸鎖乳突肌兩個頭之間注入,注入準確後有Horner徵。封閉後,有效者可維持3小時,以後可手術切除星狀神經節。

(3)對於下肢,腰交感神經節封閉治療。強調及早綜合治療。

(4)藥物、利眠寧10mg,3次/d,泰爾登25mg,3次/d。

(5)其他方法:理療、電興奮、共鳴火花、針灸、音樂等。

2.手術治療

(1)血管手術:與神經伴行的主要血管損傷,應當修復,血管本身的神經缺氧無疑也是造成灼性痛的因素之一。

(2)神經手術:快刀切除痛性神經瘤,讓其固縮在血運豐富的軟組織內。

神經瘤切除後,將神經分成兩束,兩束作端端吻接,有利於軸漿的循環流動平衡。

切除疤痕較多和有張力的神經幹,代之以神經移植。

(3)中樞痛覺神經元手術:尾狀核埋置電極等手術。

(4)交感神經手術:星狀神經節切除,頸胸腰交感神經節切除。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