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癬菌感染
別名tinea
【概述】

癬(tinea)是黴菌引起傳染性皮膚病,可分淺部黴菌病和深部黴菌病,而肛擊皮膚癬必淺部黴菌病。它多由股癬蔓延至肛門、會陰、臀部所致。夏季多發,冬季少見。中醫學記載的陰癬、圓癬、癘瘍風、紫白癜風等類似於本病。

【病因學】

中醫學診斷,本病是由外受風毒,凝聚皮膚,甚則皮膚不能濡潤;或由於風寒外襲,營衛失調;或風熱侵入毛竅,郁久血燥;或衝任失調,營血虧耗,血虛生風化燥等致皮膚失養;或被風濕所侵,留於腠理;或久居濕地,水漿浸漬,濕邪外浸,郁於皮膚;或因汗衣濕溻,淹淅肌膚,復受日曬,暑濕侵漬毛竅,而成本病。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黴菌所致,而黴菌種類繁多,絕大多數不會致病,其中一小部分為條件致病菌,可存在於人的皮膚、粘膜、腸道等處。正常情況下,各菌群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平衡代謝。但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可造成體內菌群失調,當人體皮膚破損,抵抗力下降時,致病性黴菌則大量繁殖,侵入皮膚,皮下組織而引起癬的發生。本病多是接觸接觸傳染,如通過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癬傳染致病。環境條件亦有影響,如在溫熱季節和潮濕地區,肛門皮膚受輕微損傷,容易發病。

【臨床表現】

肛周皮膚癬主要為股癬和花斑癬蔓延至肛周而致。

㈠股癬:生在股部內側,常蔓延到肛周、臀部等。皮損為錢幣形紅斑,邊緣清楚,略高出皮面。病灶中央常有自愈傾向,其邊緣周圍有丘疹、水疱、膿疱、結痂、鱗屑等。自覺瘙癢,多在夏季發作,入冬減輕或自愈。

㈡花斑癬:皮損為黃豆大圓型更大的斑片,大小不一,邊緣清楚,有時融合成片,呈灰褐淡褐或深褐色,或輕度色素減退,附有微亮糠皮樣細瀣鱗屑。多發於夏季,入冬自愈。顯微鏡檢查,鱗屑中可查到真菌孢子和菌絲。

【治療措施】

㈠中醫治療:

1.內治法:治宜養血和營祛風,方用癬復康。若屬風寒者,加製川烏、麻典各9g;若屬風熱者,加生地15g,菊花12g,苦參15g;若屬衝任不調者,加鹿角片9g、菟絲子12g、巴戟天6g。若為陰虛內熱者,用生地飲加減。若屬濕熱實症者,用龍膽瀉肝湯加黃柏、蒼術、薏苡仁治之。

2.外治法:可根據病情酌情選用下列諸方:(1)癬藥水,用毛筆蘸塗擦患處,每日2~3次。(2)滅癬靈,醋調膏,塗患處。(3)癬可淨,水煎坐浴。(4)汗斑方,調搽。(5)槿酒擦劑,外擦,每日1~次。(6)雄黃解毒散,醋調搽。

㈡西醫治療:

1.內治法:製毒菌素片100萬u,每日3次,口服。并內服複合維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黴素。

2.外治法:常用的藥物有10~20%冰醋酸溶液、複方雷鎖辛擦劑、20~40%硫酸鈉、5%水楊酸酒精、1%克霉唑霜、汗斑藥不、複方苯甲酸軟膏、殺烈癬軟膏、2%雙氯苯咪唑霜、10%十一烯酸藥水、10%噻苯達唑霜、5%月桂酸酒精等。

3.紫外線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鑑別】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形態及部位及顯微鏡檢查,即可明確診斷。但應與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相鑒別:

㈠神經性皮炎:有明顯苔蘚化,無水疱,黴菌顯微鏡陰性。

㈡慢性濕疹:無堤狀隆起的邊緣,境界不清楚,黴菌檢查陰性。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