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張伯臾醫案
【內容】

白某,女,55歲,1972年7月19日初診。體溫39.3℃,消化道出血後體虛未復,又感風邪,營衛不和,發熱4天不退,惡寒,有汗不解,口不渴飲,苔薄白,脈浮小數。雖在夏令炎熱,仍應桂枝湯加味:
桂枝4.5g 炒白芍9g 生甘草4.5g 鮮藿佩各3g 茯苓9g 白蔻殼3g 鮮荷梗1枝 2劑
二診:惡寒發熱,1劑即退,但仍汗多,疲倦,脈細弱,舌淡紅。風邪已解,營衛末和,正氣未復,再擬桂枝加人參湯,扶正以止汗:
桂枝4.5g 炒白芍9g 生甘草4.5g 人參3g 孩兒茶12g 浮小麥30g 炒防風6g 陳皮4.5g
三診:汗出已止,已思飲食,但面色萎黃,難眠,脈細弱,舌淡紅。客邪退後,氣血兩虧,心肺同病,神不守舍。姑再調養心脾而補氣血。
患者失血之後,可知營血已傷,表氣亦弱。今又復感風邪,故症見惡寒發熱,有汗不解等表虛營衛不和之象。雖為血家,又值夏令炎熱,而仍用桂枝加人參湯,續調營衛而補其虛。由此可見,《傷寒論》方不拘之於治療傷寒,桂枝湯雖為溫藥,亦不忌血家,不限於夏季,只要脈症符合,便可對證用方。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