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岳美中醫案
【內容】

黃某,男,3歲,於1958年8月20日入院,確診為流行性乙型腦炎。患兒入院時,高熱達40℃,有汗,口渴,面赤,唇乾,嘔吐,舌苔黃而潤,大便日2次,微溏。脈數,右大於左,認為暑邪已入陽明氣分,予以辛涼重劑,白虎湯加味。
生石膏45g 知母6g 山藥9g 連翹9g 粳米9g 炙甘草3g
21日晨二診,熱反加高到40.5℃,舌黃而膩,大便日3次,溏薄。仍進原方,石膏量加至60g。午後再診,體溫升至40.9℃,更加入人參服之,熱仍如故,大便溏泄不減。
22日三診,前後大劑白虎湯連用2天,高熱不但不退,而且溏便增至4次,聞聲驚惕,氣粗嘔惡,病勢趨向惡化。但汗出、口渴、高熱、舌黃,脈大而數,均是白虎湯之適應證,何以服後諸症不減而反加重呢?苦思良久,忽悟到患兒人迎脈數,面赤、高熱、汗出、微喘,是表有邪。舌黃不燥,嘔惡上逆,大便溏瀉且次數多,是脾胃蘊有暑濕,乃挾熱下利證,前此屢投清陽明經熱之白虎,既犯不顧表邪之錯誤,又犯膏、母涼潤助濕之禁忌,無怪服藥後,高熱和溏瀉反有增無減。患兒既屬協熱下利,純係葛根黃芩黃連湯證,因亟為處方:

葛根12g 黃芩9g 黃連1.5g 甘草3g
一劑甫下,熱即減至39.4℃,二劑又減至38.8℃,大便轉佳,嘔惡亦止,很快痊愈出院。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