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兒童發燒之處置
來源一般醫學訓練手冊-社區醫學Ⅳ
【內容】

一般醫學訓練手冊-社區醫學Ⅳ

第二章社區醫學相關選修-兒科

第三節兒童發燒之處置

作者:王怜人

壹、發燒之機轉

體溫是經由下視丘的thermosensitive neurons 所調節。因感染,疫苗,生物製劑,組織傷害,惡性腫瘤,藥物,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內分泌、代謝疾病等產生的外因性產熱素(exogenous pyogens)或發炎細胞產生的細胞激素導致內因性產熱素(endogenous pyogens)的產生,刺激下視丘分泌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PGE2),使得體溫調節中樞藉由調節體溫的定位點上升,以提高體溫(發燒)來維持thermostat。正常體溫也有日夜變化(diurnal variation),清晨(2~4時)最低而午後(14~18時)較高0.5~0.8 度左右。而且增加體溫有助於減少微生物繁殖和促進嗜中性球與interferon活性,因此發燒是一種身體的調節與防禦反應。然而發燒的時候需要產生多餘的熱量,所以會增加氧氣消耗量、二氧化碳製造量與心臟輸出量,這些對於患有心臟病、慢性貧血、慢性肺病、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兒童,發燒可能是無法承的負擔。此外六個月到五歲間熱性痙攣危險期,尤其是癲癇病童可能因為發燒而導致痙攣。因此臨床上會給與這些孩子或因發燒覺得不舒服的孩子退燒藥,以減輕不舒服,使得有食慾,恢復體力以早點痊癒。

貳、發燒之表徵

一般腋窩溫大於38℃(100.4°F)或肛溫大於38.5℃(101.3°F),或是較平常體溫高出0.5~0.7℃就是發燒。電子溫度計較水銀溫度計高約0.1~0.3℃。腋窩溫約15分鐘,肛溫約5分鐘即可達到恒定溫度。

一、發燒的特徵:

(一)a single isolated spike:非來自感染而與血液製品輸液、藥物、procedures 有關。

(二)大於41℃的高熱:急性病毒感染,細菌性尤其是葛蘭氏陰性菌敗血症,波及下視丘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症、顱內出血,malignant Hyperthermia,藥物熱或中暑。

(三)小於36℃的低體溫:敗血症,cold exposure, hypothyroidism,或過度使用退燒藥。

(四)Relative bradycardia(temperature-pulse dissociation):在發燒的狀況下仍維持低脈搏,考慮typhoid fever, brucellosis, leptospirosis, or drug fever。

二、伴隨症狀的有無:

(一)咳嗽、流鼻水等上呼吸道症狀。

(二)眼結膜、口腔、咽喉、扁桃腺、耳膜等黏膜變化。

(三)疹子、出血、紫斑、黃疸等皮膚變化。

(四)腹痛、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不一定是腸胃疾病,肺炎會腹痛,嬰幼兒泌尿道感染也會引起腸胃道症狀。

(五)頻尿、排尿痛、血尿、可口可樂尿等泌尿道症狀。

(六)痙攣,頭痛、嘔吐、脖子僵硬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症狀。

(七)cyanosis, chest pain,心悸(tachycardia)等心血管症狀。

(八)骨、關節、肌肉的紅、腫、熱、痛、運動受限等症狀。

參、診察要點

一、全身狀態、活動力:「比平常沒有精神嗎?」,「比較嗜睡嗎?」

二、check vital signs:包括脫水的確認。

三、胸腹部聽、觸診:包括淋巴節腫大、肝脾腫大的有無。

四、嬰幼兒的大囪門、反射等神經學檢查。

肆、問診注意事項

一、年齡

二、past history:birth history, including prenatal history, vaccination

三、 family history:同居家族現在的健康狀態,家族遺傳疾病的有無

四、present illness:發燒的高度與持續情形,有無使用退燒藥

五、是否上幼稚園、托兒所,及其傳染性疾病流行狀況

六、生活環境與寵物飼養的有無

七、藥物使用狀況

八、最近的旅行與飲食內容

九、家庭內的環境溫度(室溫)

伍、發燒之處置

一、一般而言體溫小於39℃,活動力不錯而有食慾的話,不需要使用退燒藥。退燒藥除了症狀緩解之外,無助於改變感染病程。但對於前述有慢性心肺血管疾病,代謝異常,腦神經疾病及有熱性痙攣危險性的孩子,則應給予退燒藥。

二、高於41℃的高熱,會惡化意識狀態應予以退燒。

三、注意水分的補給。

四、可以30℃左右的溫水(而非酒精),用毛巾或海綿擦拭身體。

五、藥物治療

兒童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可能會傷害肝臟與腦部,而導致雷氏症候群

(Reye syndrome),所以阿斯匹靈不可以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

(一)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

1.每次每公斤10~15毫克,每4~6小時使用。

2.口服約1個小時後達最高血中濃度。

3.過量可能引發產生肝衰竭。

4.長期使用有發生腎臟傷害的可能。

(二)異丁苯乙酸(ibuprofen)

1.每次每公斤5-10毫克,每6-8小時使用一次。

2.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部不適、上消化道出血、減少腎臟血流。

(三)Diclofenac:

1.有口服及塞劑二種劑型。

2.每次每公斤1毫克,每8小時使用一次。

3.塞劑約30分~1小時後達最高血中濃度。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