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方名清中湯
來源證治準繩
【製法用量】

黃連6克
山梔炒6克
陳皮4.5克
茯苓4.5克
半夏薑湯泡七次3克
草豆蔻仁搗碎2克
甘草炙2克

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主治】

火熱內蘊之心痛、胃脘痛。

【方義】

清中湯為臨床治療濕熱中阻型胃脘痛之常用方。本方乃二陳湯梔子黃連草豆蔻而成,方中以二陳湯清中焦濕熱為為君;山梔苦寒瀉火,治胃熱,黃連苦寒入中焦,清熱燥濕,二者相伍清胃熱之力更佳,為臣藥;中焦有熱,用梔、連苦寒瀉火,易格拒不納,故加草豆蔻辛溫燥濕,健脾溫胃以反佐,則邪易伏而病易愈;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則濕熱除,胃氣和。明‧方谷在《醫林墨繩》中根據張子和「諸藥皆生於氣,諸病皆因於氣」的理論,提出在氣病動作之初,以二陳湯為主,辛溫之中少用苦寒藥。如治胃火,用二陳湯黃連山楂與本方的組方思路如出一轍。

【加減】

  1. 濕偏重加薏苡仁白扁豆藿香佩蘭
  2. 熱偏重者加黃芩蒲公英苦參
  3. 便秘者加枳實、製大黃
  4. 惡心嘔吐者加竹茹以清熱和胃降逆。

【文獻別錄】

李某,男,28歲,于1984年4月8日初診。自訴胃脘部灼熱疼痛已2月末愈,痛引肩背,入暮痛劇,飲食日減,口苦泛酸,時而暖氣,小便黃痛,舌苔薄黃,脈弦數。經多方治療罔效,且有增劇。經X線鋇餐照片診斷為急性胃炎。證係寒鬱化熱,氣滯痰凝。治宜清火化痰,理氣開鬱。方擬清中湯加味: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白茯苓10克、草豆蔻6克、梔子12克、黃連10克、柴胡10克、廣木香6克、甘草5克、生薑5克。服藥1劑,其痛大減,繼進原方5劑告愈,隨訪1年,病未再發。[湖南中醫雜誌,19》5,11(2):21~22]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