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第二卷 » 臟腑闡微篇
【內容】

雷公問於岐伯曰:臟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臟六腑七也。雷公曰:臟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腎,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臟。胞胎非五行之正也,雖臟不以臟名之。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臟之正也?岐伯曰:心,火也;肝,木也;脾,土也;肺,金也;腎,水也,一臟各屬一行。胞胎處水火之歧,非正也,故不可稱六臟也。雷公曰:腎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也,何腎稱臟乎?岐伯曰:腎中之火,先天火也,居兩腎中,而腎專司水也。胞胎上系心,下連腎,往來心腎,接續於水火之際,可名為火,亦可名為水,非水火之正也。雷公曰:然則胞胎何以為臟乎?岐伯曰:胞胎處水火之兩歧,心腎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達上下,寧獨婦人有之,男子未嘗無也。吾因其兩歧,置於五臟之外,非胞胎之不為臟也。雷公曰:男女各有之,亦有異乎?岐伯曰:系同而口異也。男女無此系,則水火不交,受病同也。女系無口則不能受妊,是胞胎者,生生之機,屬陰而藏於陽,非臟而何?雷公曰:胞胎之口又何以異?岐伯;曰:胞胎之系上出於心之膜膈,下連兩腎,此男女之同也。惟女下大而上細,上無口而下有口,故能納精以受妊。

雷公曰:腑七而名六何也?岐伯曰:大小腸、膀胱、膽、胃、三焦、包絡,此七腑也。遺包絡不稱腑者,尊帝耳。雷公曰:包絡可遺乎?岐伯曰:不可遺也。包絡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臟六腑之氣咸仰於心君,心火無為,必藉包絡有為,往來宣佈,胃氣能入,脾氣能出,各臟腑之氣始能變化也。雷公曰:包絡既為一腑,奈何尊帝遺之?尊心為君火,稱包絡為相火,可乎?請登之《外經》,咸以為則。


陳遠公曰:臟六而言五者,言臟之正也;腑七而言六者,言腑之偏也。舉五而略六,非不知胞胎也;舉六而略七,非不知包絡也。有雷公之問,而胞胎包絡昭於古今矣。

上一節 經氣本標篇
考訂經脈篇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