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1. 人體生理活動與晝夜氣交法則相應根據天地陰陽氣交法則,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而一日之中亦可分春夏秋冬四時變動。《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這是根據一日之中陰陽氣交消長而確定的。朝則太陽升,氣候漸溫,猶春季陽氣之升;日中則氣候溫熱極盛,猶夏季之陽氣隆盛;日入則氣溫下降,猶秋季之陰降陰長;夜剛寒冷極盛,陽氣閉藏,猶冬季之陽伏陰盛。春至夏,陽長陰消;秋至冬,陰長陽消,這是一晝夜陰陽氣交的周期性變動。人體營衛氣血臟腑經脈與一日四時氣交相應,進行著一定程序的變動。《素問‧生氣通天論》云:"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汗孔)乃閉。"陽氣即衛氣,白天向外升發,從平旦至日中由生而旺;夜晚陽氣內藏,從日西開始漸趨於裡,而外在的陽氣漸虛,皮膚汗孔也因而緊閉。《靈樞‧營衛生會》還從整體水平上解釋人體陰陽消長在一晝夜間的變動程序。指出:人體營屬陰行於脈中,衛屬陽行於脈外,營氣始於手太陰而復會於手太陰,故太陰主內;衛氣始於足太陽而復會於足太陽,故太陽主外。衛氣晝行於陽二十五度,指行於表與腑而言;夜行於陰二十五度,指行於裡與藏而言。營衛之運行表裡不同,陰陽異度,常不相值。惟有半夜子時,陰極陽生,營氣在陰,衛氣亦在陰,二氣會合於陰,名曰"合陰"。故人白晝"起"即醒,夜晚"止"即睡眠。所謂二十五度,也就是二十五周。《靈樞‧衛氣行》作了具體描述,捐出其循行方式大體是:平旦人醒寤時,衛氣從日出陰入陽,然後同時沿著三陽經由上向下運行至手足心進入陰分,從而再返回於目,稱為一周。入夜,衛氣從目轉入足少陰腎,然後到心,到肺,到肝,到脾,再轉入腎,稱為一周。衛氣白天行於陽經二十五周,夜晚在陰經與五臟間運行二十五周,一晝夜共行五十周。這種永無休止的活動程序,與天地氣交法則是一致的。

    一日十二時辰,晝夜交替,陰陽消長,進行著程序性變動,而人體十二經脈氣血流注循行的盛衰,亦與之相應,並按氣交的時辰程序呈周期性變動。十二經脈氣血的循行流注自肺經開始,順沿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又從肝入肺,周而復始再次循行流注,永無休息。與十二時辰相應是:肺主寅時,大腸主卯時,胃主辰時,脾主巳時,心主午時,小腸主未時,膀胱主申時,腎主酉時,心包主戌時,三焦主亥時,膽主子時,肝主丑時。在主時之期氣血最盛。由於子午在年表示冬夏,子為十二月,午為五月;在日則子時為夜半(23-1點),午時為日中(11-13點),從子到午屬陽,從午到子屬陰,子午為陰陽氣交的轉折時期。故在針灸學上以十二經氣血循行流注的盛衰變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針法,便以"子午流注"命名。基本思想都是強調了十二經脈氣血循行流注的盛衰,與一日十二時辰陰陽氣交相應,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變動。

  2. 人體疾病變化與晝夜氣交法則相應一日之中,人氣與天地陰陽氣交程序既然是呈相應的同步變動,這種變動也必然直接間接地影響到人體疾病的過程。《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這是就一般說,人體順應能力白天較強,夜晚減弱,故一般病情白天穩定或緩解,夜晚加重或惡化,主要是與一晝夜衛氣的出入盛衰有關。但仔細分析,不同臟腑的病證,其病理變化的輕重死愈,在不同日期,以及在同一天內的不同時辰都是不同的。《素問‧藏氣法時論》所述肝病為例,"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這也是根據五行生克的道理,推知五臟病證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時辰的輕重死愈趨向,其規律仍然是:"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因為一日之中,平旦、日出為春屬木,日中為夏屬火,日厭、下晡為秋屬金,夜半為冬屬水,四季屬土(土旺於四季,一日之四季當指丑、辰、未、戌四個時辰)。就不同日期而言,則甲乙日主春屬木,丙丁日主夏屬火,戊己日主長夏屬土,庚辛日主秋屬金,壬癸曰主冬屬水。肝病者,因肝屬木,平旦亦屬木,得天時木旺之氣以濟之,故"平旦慧";下晡屬金,金克木氣,故"下晡甚",其餘可以此類推。玆列表歸納如下:《素問‧三部九候論》通過具體的脈象變化及其病機性質,來推斷病情的惡化、死亡時辰,也是以陰陽氣交法則為依據的:"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這是直接以病機性質與時辰氣交變動相應的關係,進行分析作出的預斷。這種脈象與病機性質同時辰氣交變動相應的結果,也是符含臨床實際的。但另一方面,從臟腑經絡與時辰氣交變動相應來看,又往往在得其旺氣的時辰緩解,甚至痊愈。因此,在分析疾病的演變、轉歸並作預斷時,要把各方面的情況綜合超來進行分忻,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晝夜氣交變動對疾病過程的影響,從古代醫家命名的許多病證名稱上,也可得到印證,如夜啼、夜驚、夜喘,雀目、盜汗、五更瀉、五更咳、日晡潮熱等,都與晝夜氣交變動有關。馬永泉氏曾對110例死亡病案進行分析,其中陰證患者56例,陽證患者54例,二者人數基本相等。其病案中死於夜晚(陰的時間)為61例(內陰證50例,陽證11例);死於白晝(陽的時間)為49例(內陽證43例,陰證6例)。在110例中符合的(陰證死於陽時戎陽證死於陽時)有93例,佔總數的84.55%;不符合的(陰證死於陽時或陽證死於陰時)有17例,佔15.45%。說明與晝夜陰陽氣交變動對病理過程的影響基本符合。

上一節 月廓空滿
因時制宜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