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古代醫家非常重視"因時制宜"的治療原則。高明的醫生必定根據天地氣交法則來進行治療,故《素問‧疏五過論》云:"聖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素問‧八正神明論》云:"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強凋時間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意義,從治法、用藥、投藥、針刺等時間概念,形成了一整套時間治療學的內容。

《靈樞‧師傳》云:"春夏先治其標,後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後治其標."對這段經又,張景岳解釋說:"春夏之氣達於外,則病亦在外,外者內之標,故先治其標,後治其本。秋冬之氣斂於內,則病亦在內,內者外之本,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這是順應四時人體陽氣的趨向,而確定的治標治本原則。對於一些慢性疾病,近人根據《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提出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原則,預培陰陽,以治其本,也收到了效果。這便是順應四時陰陽氣交而行治療之理。在針灸治療上,《靈樞‧四時氣》指出: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對於如何循時取穴,針刺深淺等,都有相當具體的敘述。《素問‧四時刺逆從論》還強調指出如不順四時陰陽氣交法則取穴和進行深淺手法,引起的各種病變。認為:"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懈;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栗。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洩,留為大痹(注:五臟氣血虛衰致痹);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在一月之中,也必"因天之序"而施治。《素問‧八正神明論》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天治,是謂得時而調之。……故日月生而瀉,是謂藏虛。月滿而補,血氣相溢,絡有流血,命曰重實。月廓空而治,是謂亂經。"此外,不同的月分,人氣盛衰於不同的經脈,針刺不能傷其旺氣,故忌刺人氣旺盛之經脈.如《靈樞‧陰陽繫日月》篇中就有具體的論述。以上均說明人氣與天地陰陽氣交變動相應,故針刺亦當因時之序而進行。

值得指出的是,古代醫家在服藥上也十分重視時間因素,有宜"平旦服"者,有"日三四,夜二服"者,有"早溫腎陽,晚補脾氣"而早晚異治者。故按時序投藥,也是"因時制宜"的重要方面。

上一節 晝夜變動
與地同紀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