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人體穩定協調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辨證論冶實際上就是以尋求人體穩定協調為目的。此即《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則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這種求"平"的思想,首先是分辨其太過不及之所在,所謂"必先五勝",正是"謹守病機"的關鍵。明確太過不及所在之後,方可定出治療大法,其宗旨在於根據自身調節的方同和適度穩定協調的需要,因勢利導地糾正偏盛偏衰的病理改變。這正是亢害承制論的具體應用。

用亢害承制觀點去認識疾病,還有助於判斷隨時變化著的證候。由於藏係之間的生克有序性,必然使乘侮的病變在藏係循環中引起連鎖反應。在治療中採取相應的助"制"措施,首先打斷其病理傳變的途徑,再糾正偏盛偏衰,以恢復穩定,是古代醫家經常採用的市法。如張仲景指出的:"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金匱》)的治法,使是一例。

從"亢害承制"的角度認識疾病,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便是劉完素提出的"勝己之化"的假象,即人體的自制能力出現矯枉過正的傾向。如熱氣過甚可出現寒戰振栗的假寒證等,此乃"火極反兼水化制之"之象。對此劉氏提出,必須從"亢"與"制"的關係中透過假象認識本質。他說:"木極似金,金極似火,火極似土,土極似水,故經曰亢則害,承乃制。謂己亢極反似勝己之化。俗流未知,故認似作是,以陽為陰,失其本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自序》),提出凡治病應當"但當瀉其過甚之氣以為病本,不可反誤治其兼化也"(《素問玄機原病式‧寒類》)。因此,在治療中若忽視人體的自身調節功能,往往反傷正氣,抑制了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使自身監護作用太過而造成人體自身的損害。臨床上諸種傷陰傷陽的變證多出於此。所以景岳強調:"承制之在天地者,出於氣化之自然,而在人為亦有之,剛在挽回運用之得失耳。便能知其微,得其道,則把握在我,何害之有?設承制之感衰不明,似是之真假不辨,則敗亂可立而待也,惟知者乃能慎之"(《類經,運氣類》)。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傳染病及其它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已不再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隨之而來的是由各種社會環境、心理因素所致的疾病,這是對醫學提出的新課題。在這種情況下,探求人體白身穩定的規律就顯示出重要意義。亢害承制論是從人體不斷運動中探討生理病理的連續性變化及其自我調節能力的理論。它闡明了"亢"與"制"的對立統一,強調其利弊關係和自我完善的問題,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有理由認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亢害承制理論將對闡明疾病的病理本質和防治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王源)

參考文獻

  1. 《自然辯證法講義》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
  2. 趙修成: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理論的核心《中醫雜誌》1980年8期
  3. 歐陽琦:如何保持人體的動態平衡是《內經》的中心思想《遼寧中醫雜誌》1982年4-6期
  4. 印鴻鐘:人體生物節律學說的實踐與理論意義《醫學與哲學》1982年10期
  5. 劉增源:論人體的動態平衡與非平衡穩態《醫學與哲學》1983年1期
  6. 華國凡、金觀濤:中醫,科學史上的一個奇跡《自然辯證法通訊》1979年2期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