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飲食水穀在臟腑功能作用下所進行的運化、吸收、排洩,氣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質在臟腑功能作用下的化生與轉化,以及人體的生長壯老已,都是人體的氣化過程。氣化作用可以把一種物質分解成多種物質,也可以把多種物質化合成一種物質,或把一種物質轉化成另一種物質,或轉運輸布氣、精、血、津液等精微物質以供給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宣洩排除人體生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於體外。總之,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內而循環、消化、吸收、生長發育,外而視、聽、言、動,無一不是氣化作用的表現。

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既是重要的氣化作用,又是進行氣化功能的基礎。由於各個臟腑的生理特點不同,因而其氣化作用和表現就各有差異。比如,心的氣化,主要表現為對血的化生。《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姚止庵注曰:"食之所化,有清有濁。……濁化血,血有質。心得食氣以為養,而血始生焉,故云濁氣歸心也。……"(《素問經注節解‧經脈別論》注)李挺《醫學入門‧臟腑總論》說:心乃"氣血所化生之本。"《靈樞‧決氣篇》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就是指中焦受水穀之精微,上奉於心,再經過心的變化而來,始得成血,這也就是心對此的化生作用。腎為先天之本,立命之根,所以中醫學常用腎氣和腎的氣化功能來說明人體生長發育的氣化過程。《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腎氣衰竭於上,面焦,發須頒白;七八肝氣哀,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氣衰,形體皆極;八八則腑發去。"《內經》徵本篇中,還以七歲為一階段逐段地論述了女子腎氣的盛衰過程。可見,腎氣的盛衰盈虧情況,乃是人體氣化功能盛衰強弱的重要標志。腎的氣化,除了反映於生長發育過程之外,還表現於腎氣對水液的蒸騰、溫化與開合的作用。它能使一部分水液變成尿液排出體外;使一部分水液重新敷布全身,維持正常的水液代謝。故《靈樞‧營衛生會篇》有"衛氣出於下焦"的說法。此外,腎的氣化作用,還表現於腎藏精、精化氣、氣生精的相互資生轉化作用。故《景岳全書,傳忠錄,下》說:"命門為化生之源",也就是指腎的氣化與精氣相互資生轉化而言的。脾的氣化主要表現為運化水穀精微,供給全身營養物質,以及運化水濕,維持人體正常水液代謝。肺的氣化主要表現為對津液的宣發布散相對水液的通調作用。由於肺氣的宣發,津液才得以薰膚,充身、澤毛。《靈樞‧決氣篇》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肺的氣化作用。三焦的氣化,主要表現為化氣行水。此外,《素問‧靈蘭秘輿論》所指出的"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宮,變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其中的"化物"、"變化"、"氣化"等提法,都是對其氣化作用的概括。

氣化為形、形化為氣的形氣轉化運動,以及伴隨發生的能量轉化,包括氣、精、血、津液等物質的生成、轉化、利用和排洩的全過程。通過心、肝、脾、肺、腎和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五臟六腑,受納水穀,吸取精氣,並將其轉化為人體需要的營衛氣血等各種物質,沿著經脈循行於金身,灌溉濡養肌體;同時通過下焦泌別浦濁,排洩糟粕和水液,這一切無一不是氣化作用的結果。在氣化作用下,味、形、精、氣之間,可以相互資生和轉化,在病理狀態下,它們之間亦可互相損傷。《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可見,氣、精、血、津液的相互資生、轉化與調節,是各種營養物質在體內保持相對平衡,人體新陳代謝與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

由上可見,氣化過程廣泛存在於人體各個部分和整個生命過程之中,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和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氣化的失常勢必對人體造成廣泛的病理影響和病理損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