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一般說,病因的特性決定發病的特點、性質和類型。六淫邪氣多由外感,發病急驟,病程較短,風寒暑濕燥火分別引起風寒暑濕燥火之證。感受疫病邪氣,則發病暴急,多相互染易,形成流行性。內傷情志、勞倦等,則發病緩慢,病程長,常以臟腑氣機紊亂,氣血虧損為發病特點。可見致病原因與發病之間關係密切。

感邪輕重與受邪部位不同,其發病的情況也是不同的。一般說,感邪輕則病輕,感邪重則病重,表裡兩部同時受邪者,稱為"兩感",其發病表現、傳變轉歸都較嚴重。不僅如此,受邪部位不同,其發病也大不一樣。同一寒邪,外束膚表,發為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的表實證;直中三陰,發為下利、肢厥、脈微的裡虛寒證。《靈樞‧刺節真邪》篇說:"虛邪之中人也,……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氣往來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衛氣不行則為不仁"。《靈樞‧五邪篇》說:"邪在肺,則病皮膚庸,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邪在肝,則兩脇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邪在胃,則病肌肉痛,……"熱中善飢,……寒中腸鳴腹痛……。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可見,病位在發病上有重要意義。

不過,病因在各種疾病的發生與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原始病因在疾病過程中自始至終起作用,如各種蟲邪便是。有的原始病因的作用隨著病情的發展便消失了,而讓位於它引起的結果,表現為因果交替的發病規律。就是說在一定階段是病變結果的東西,而這個結果在另一階段又成為新發疾病的原因。原因和結果交替不已,形成鏈鎖式的發病過程。如情志刺激可導致肝鬱氣滯,肝鬱氣滯是七情內傷的結果,倘若病情繼續加重發展,肝鬱氣滯可發展成積聚、症瘦,所以肝鬱氣滯又成了原因。又如痰飲是由感受外邪、情志過極、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生活失宜等病因,引起肺脾腎氣化功能失常,三焦失調,津液停聚而成,但當痰飲形成之後,留於體內,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可病及不同的臟腑經絡,形成咳嗽、哮證、喘證、心悸、懸飲、癲癇、眩暈、乳酸、不孕等病症,所以痰飲這個病理產物又成了癲癇、眩暈等發病的病因。

這裡討論的因果交替的發病規律,是正不勝邪的一類病理過程,而疾病的發展,還有正邪相爭,正勝邪卻,病情好轉,最後痊愈的另一類病理過程。

上一節 發病機理
誘因與發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