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機 » 藏腑病機 » 脾胃病機 » 脾陽不振
【內容】

"太陰濕土,得陽始動"。由於陽氣不足,以致運化功能障礙,是脾陽不振的病理本質。其原因多與脾氣不足、氣損及陽和寒邪侵襲,脾陽受傷有關。由脾氣虛弱發屬成脾陽不振者,多寒從中生,常見中焦虛寒病理。由風寒濕邪,循經內傳或直中太陰,或嗜食生冷,損傷脾陽而引起者,則多虛寒之中夾雜濕邪為患。

脾陽不振,多是脾虛不運的進一步加重和發展。除能見到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的表現外,更由於寒從中生,水穀失於溫化,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又常見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四肢清冷,嘔吐,泄瀉,完穀不化,頭眩,苔白滑,脈沉遲等虛寒症狀。若溫運無力,陰寒內盛,則水飲停聚,甚至泛溢肌膚而為水腫。如為婦女,運化無權,常見寒濕下注的病理,出現白帶清稀,少腹綿綿作痛,腰酸沉重等症。

脾陽不振,遷延失治的最終轉歸,多是累及其他臟腑同病。或因陽虛不化,土不制水而水寒射肺,導致脾肺虛寒;或由陽虛日久,累及真元,形成脾腎陽虛;或因久瀉導致大腸虛寒,腸滑失禁。

上一節 脾虛失運
脾氣下陷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