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機 » 痰飲病機 » 痰飲的發生
【內容】

飲的發生,可由外受濕邪引起,如氣候潮濕,冒雨涉水,坐臥濕地,汗出當風,皆可導致濕邪外侵,玄府閉塞,肺衛陽氣受傷,水不化津,內聚為飲。《素問‧氣交變大論》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飲發中滿。"《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之勝,……獨勝則濕氣內鬱,……飲發於中。"也可因內傷水飲而成,如天暑、勞役、酒後而恣飲水漿冷物,傷及脾腎之陽,以致脾不運化,腎不制水,小便不利,水液停積而成飲。《金匱要略》云:"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由此可見,飲的形成,主要由外受寒濕,內傷水飲,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以致陰盛陽衰,水為陰類,因而水液聚積成飲。

痰的發生:凡六淫、七情、飲食、勞倦以及臟腑弱損,均可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津液病變而形成痰。楊仁齋《直指方》說:"痰之所以發動者,豈無自而然哉。風搏寒凝,暑煩濕滯,以致諸熱蒸鬱,咽食生冷煎膊,腥膻鹹鹺,動風發氣等輩,皆能致痰也。"《儒門事親》認為痰的病因有濕、食、酒、熱、風五種;《醫宗必讀》更增氣、燥、寒等三種;《本草綱目》增入暑、驚、脾虛三種;《醫學入門》還增火、虛二種。綜上所述,說明痰既可由外感引起,也可因內傷而發生,多方面的原因均可形成痰的病變。

至於痰和飲的區別,飲為水之屬,其質清稀;痰為津液凝聚而成,其質稠濁。飲則全由脾胃不能運化水穀,主要停於腸胃之中,可以泛溢於胸脅、四肢、肌膚;痰則五臟之傷,皆能造成,在人體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景岳全書》指出:"若痰有不同於飲者,飲清澈而痰稠濁;飲惟停積腸胃,而痰則無處不到。水穀不化而停為飲者,其病全由脾胃;無處不到而化為痰者,凡五藏之傷,皆能致之。"現將痰和飲列表鑑別於後: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