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陽明經包括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的領域。陽者,熱也,明者顯著也。高亢之陽熱發於陰明之位形成的病理反應,稱為陽明病。故陽明病多從熱化,恆以裡熱、胃實為基本病機。

陽明病的傳變由來有三:一為太陽病失治誤洽,耗傷津液,胃中乾燥,化熱成實,而轉入陽明,稱為太陽陽明;二為少陽病誤用汗、吐、下、利等法,致使胃燥成實,轉屬陽明,叫做少陽陽明;三是不因誤治,邪熱自實,直犯陽明,是為正陽陽明。不管來源如何,總以陽氣亢旺,邪熱熾盛為基本病理變化。邪熱初入陽明分野,鬱結於胸膈之間,不得發越,則引起熱鬱胸膈的病理變化;若邪熱傳入陽明之經,則引起陽明經熱商亢的病理變化;若邪熱隨經入腑,燥結成實,則形成陽明腑實的病理變化。

陽明與太陰互為表裡,二者經脈相連,其氣相通,疾病時則可互相傳變。陽明病邪熱不解,若與太陰脾濕相合,以致濕熱蘊蒸,可引起發黃的病理變化。陽明病誤攻或攻下過早過猛,常可損傷脾陽而轉為太陰病。《傷寒論》214條"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就是因誤攻而可轉為太陰病的論述。而太陰病於正勝邪衰之時,也多有轉成陽明病的。陽明病屬熱證實證,太陰病屬虛證寒證,二者存在互相傳變的機理,故有"陽明虛則是太陰,太陰實則是陽明"之說。不僅如此,三陰病皆可轉陽明而提示著預後好轉之機。

上一節 臟腑陰傷
熱鬱胸膈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