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下品 » 半夏
【內容】

【性味】

辛、平,有毒。

【功效】

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

【集注】

陳修園曰:

  • 半夏氣平,稟天秋金之燥氣,而入手太陰;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味,而入手足陽明。辛則能開諸結,平則能降諸逆也。
  • 傷寒寒熱、心下堅者,邪結於半表半裡之間,其主之者,以其辛而能開也。
  • 胸脹咳逆、咽喉腫痛、頭眩下氣者,邪逆於巔頂胸膈之上,其主之者,以其平而能降也。
  • 腸鳴者,大腸受濕,則腸中切痛而鳴濯濯也;其主之者,以其辛平能燥濕也。
  • 又云止汗者,另著其辛中帶澀之功也。仲景於小柴胡湯用之治寒熱,瀉心湯用之以治胸滿腸鳴,少陰咽痛亦用之;《金匱》頭眩亦用之。且嘔者必加此味,大得其開結降逆之旨。用藥悉遵《本經》,所為以醫中之聖。
  • 又曰:今人以半夏功專袪痰,概用白礬煮之,服者往往致吐,且致酸心少食,製法相沿之陋也。
  • 古人只用湯洗七次,去涎,今人畏其麻口,不敢從之。
  • 余每年收乾半夏數十斤,洗去粗皮,以生薑汁、甘草水浸一日夜,洗淨,又用河水浸三日,一日一換,濾起蒸熟,曬乾切片,隔一年用之,甚效。
  • 蓋此藥是太陰、陽明、少陽之大藥,袪痰卻非專長。故仲景諸方加減,俱云嘔者加半夏,痰多者加茯苓,未聞以痰多加半夏也。

上一節 附子
大黃 下一節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