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人體腧穴 » 腧穴研究 » 八脈交會穴
【內容】

宋元時期的針灸家提出:四肢部列缺、後溪、內關、外關、照海、申脈、公孫、足臨泣八穴分別通向任、督、陰維、陽維、陰蹻、陽蹻、衝、帶八脈。意指這些穴位分別能主治頭面軀幹部有關奇經八脈的病症。其相通的意義,應當理解作是通過各穴本身所屬經脈而通向奇經八脈。後來將這種相通關係說成「交會」,所以稱作「八脈交會穴」。八穴始載于《針經指南》,《標幽賦》說的「陽蹻陽維並督帶,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蹻陰維任衝脈,去心腹脇肋在裡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療作用而言。明代劉純《醫經小學》卷三載有八穴的歌訣。

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表:八脈交會穴表
內關(手厥陰)→陰維
公孫(足太陰)→衝脈 心、胸、胃
後溪(手太陽)→督脈
申脈(足少陽)→陽蹻 項、肩胛、耳、目內眥
外關(手少陽)→陽維
臨泣(足少陽)→帶脈 頸、肩、頰、耳、目外眥
列缺(手太陰)→任脈
照海(足少陰)→陰蹻 咽喉、胸膈

上一節 郄穴
背俞穴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