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人體腧穴 » 腧穴研究 » 骨度定穴法
【內容】

確定一個穴位的所在位置,除探索感應外,常以體表的各種標誌,尤其是骨性標誌為依據。由於骨性標誌比較恆定,《靈樞‧骨度》就以此為主,測量全身各部的長度或寬度,並根據比例大小,以體表標誌為基準。將一定部位之間的距離規定作一定的分寸,稱為「骨度」。以此標準來等分析量定穴,稱「骨度法」。後來在骨度法的基礎上,又有「指寸法」的應用。

按照規定的骨度分寸數進行折量定穴,可以補充體表標誌定位的不足。楊上善說:「人之皮肉可肥瘦增減,骨節之度不可延縮;故欲定脈之長短,先言骨度也。」「以此為定分,立經脈知短,并取空穴。」分部析寸的尺度是以本人的身材為依據,不論各人有著高矮、肥瘦的不同,在同一部位上都折作同樣的尺寸,所以後來又稱它為「同身寸法」。《古今醫統》說:「古人所以特謂同身寸法者,蓋必同其身體隨在而折之,固無肥瘦長短之差訛也。」

《靈樞‧骨度》所測量的人的標準高度為7尺5寸,橫度(兩手平舉)也是7尺5寸,并按比例規定了人體各部的分寸(見附表)。臨床上為了取穴應用的方便,個別部位的折寸與《靈樞》略有出入。如前臂從肘至腕折作12寸,原為12.5寸。下腹部從臍至恥骨聯合上緣《靈樞》原定6寸半,現一般多作5寸。從實際長度來看,這裡的1寸實際長度比上腹部的1寸為長。所以也有人將它折作6寸。

腧穴定位法,除以骨度分寸為主外,還須注意體位、姿勢,並且要上下左右互相參照。《標幽賦》說:「太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易定。」簡要地說明了確定位置的一般原則。認為取穴的方法,一定要按照分寸,先要心中有數,再觀察病員的體表標誌,并採取適當的姿勢以點定穴位。在肢體的陽面,須觀察筋骨的凹陷;在肢體的陰面,須注意動脈的搏動。取一穴,要瞭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一經,要想到它兩旁的經脈;這樣全面參考才能正確地定位。全身經穴,頭部和肩部比較複雜,須仔經分別;督脈和任脈位於正中線,其穴位較易確定,這也是其兩旁經穴定位的參考依據。

(一)頭部

直量:前後髮際之間折12寸,作為頭頂部直寸的依據。如前髮際不明顯,則從眉心(印堂)開堂向上量;後髮際不明顯者,從枕骨下(風府)開始向上量,減去1寸;或從第七頸椎棘突(大椎)開始向上量,加3寸。

橫量:兩顳骨乳突(完骨)或兩髮角(頭維)之間折為9寸(單側為4.5寸),作為頭部橫寸的依據。實際取穴,可于乳突或髮角至正中線之間分作三等分,每一等分的長度為1.5寸。

(二)背部

直量:上下距離(直寸)以脊椎棘突為依據。

橫量:兩肩胛骨脊柱緣之間──6寸(單側為3寸);兩骶髂關節之間──3寸(單側為1.5寸),以此作為背部橫寸的依據。肩峰至後近中線──8寸。(三)胸腹部

直量:胸部的上下直行距離(直寸)以肋間隙為依據。

腹部,自胸骨下角(歧骨,劍突上)至臍中──8寸;

臍中至恥骨聯合上方──5寸(或臍中至恥骨聯合作6寸),以此作為腹部直寸的依據。

側面,自腋窩中至季肋(11肋)──12寸。

橫量:兩乳頭或兩鎖骨中點(缺盆)之間──8寸(單側為4寸),以此作為胸腹部橫寸的依據。

(四)上肢部

上臂,腋紋頭至肘橫紋──9寸。

前臂,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橫紋──12寸,作為上肢內外側直寸的依據。

(五)下肢部

大腿部,股骨大轉子上(環跳)至膝中(股骨外側髁與脛骨外側髁連接處)──19寸;

平恥骨聯合上緣至膝髕上緣──18寸,作為大腿外側或內側直寸的依據。

大腿後,臀橫紋(承扶)至膕橫紋(委中)可折作15寸。

小腿部,膝中(膝眼、委中)至平外踝高處(解溪、崑崙)──16寸;脛骨內髁下(陰陵泉)至平內踝高處(太溪)──13寸,作為小腿外側或內側直寸的依據。

常用骨度表

部位 起止點 折量分寸 度量法 說明

前髮際至後髮際 12寸 如前髮際不明,從眉心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髮際3寸,大椎穴至後髮際3寸
前額兩髮角之間 9寸 用於量頭部的橫寸
耳後兩完骨(乳突)之間 9寸

 

天突至歧骨(胸劍聯合) 9寸 胸部與脇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據肋骨計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天突穴至璇璣穴可作1寸,璇璣穴至中庭穴,各穴間可作1.6寸計算)
歧骨至臍中 8寸
臍中至橫骨上廉(恥骨聯合上緣) 5寸
兩乳頭之間 8寸

胸腹部取穴橫寸,可根據兩乳頭間得距離折量,女性可用鎖骨中線代替
橫骨(恥骨)長 8寸 橫骨長度為少腹得腹股溝毛際部橫量得標誌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作為標誌作定位得依據
身側部 腋以下至季脇 12寸 季脇指第11肋端
季脇以下至髀樞 9寸 髀樞指股骨大轉子
上肢部 腋前紋頭(腋前皺襞)至肘橫紋 9寸 用於手三陰、手三陽經得骨度分寸
肘橫紋至腕橫紋 12寸
下肢部

 

 

橫骨上廉至內輔骨上廉 18寸 用於足三陰經的骨度分寸
內輔骨下廉至內踝尖 13寸
髀樞至膝中 19寸 用於足三陽經的骨度分寸。臀橫紋至膝中,可作14寸折量。膝中的水平線,前平膝蓋下緣,後平膝彎橫紋,屈膝時可平犢鼻穴
膝中至外踝尖 16寸
外踝尖至足底 3寸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