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肩井 GB21

﹝別名﹞

膊井

﹝釋名﹞

穴位於肩上,其下為空陷,所以稱「井」。

﹝類別﹞

交會穴:《針灸甲乙經》:「手少陽、陽維之會」;《素問‧氣府論》王冰註:手足少陽、陽維之會,《針灸聚英》補充作: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之會。

﹝出處﹞

針灸甲乙經。

﹝位置﹞

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處。
  • 《針灸甲乙經》:「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大骨,指肩胛岡,穴在肩胛骨上角與斜方肌上緣之間。
  • 《太平聖惠方》:「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之,當其中指下陷者中是也。」
  • 《針灸玉龍經》:「在肩端上缺盆盡處」;
  • 《針方六集》:「如取左﹝側﹞穴,用本人右手小指按于左肩柱骨尖上,平排三指,取中指下第一節中是穴。取右﹝側﹞穴,亦如是。」可作定位參考。

﹝局部解剖﹞

  • 肌肉:斜方肌,深層為提肩胛肌與岡上肌之間。
  • 神經:鎖骨上神經,副神經,肩胛上神經。
  • 血管:頸橫動、靜脈分支。

﹝刺灸法﹞

直刺或斜向後方斜刺0.5~0.8寸,不宜向前內下方直刺,以免穿透第1肋間隙或其上方而損傷深層的肺臟。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利肩臂,平氣逆,下乳,催產。

﹝主治﹞

  • 古典:肩背痹痛,臂不舉,頸項不得回顧,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氣逆,翻胃,嘔吐,咳逆上氣,瘰癧,虛勞,產後乳汁不下,乳癰,婦人產暈,難產。
  • 現代:神疲乏力,嗜眠,胸悶,乳腺增生。

﹝方例﹞

  • 寒熱淒索氣上不得臥:肩井、關衝。
  • 瘰癧:肩井、曲池、大迎。
  • 胎衣不下:肩井(產下厥逆者針五分,若覺悶亂者再針足三里)、中極、三陰交。
  • 背部療瘡:肩井、靈道、委中,并灸騎竹馬穴。
  • 癰疽:肩井、曲池、委中、身柱。
  • 乳腺炎:肩井、天宗、少澤。
  • 乳腺增生:肩井、天宗、腎俞。

上一節 風池
淵腋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