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腹哀 SP16

﹝釋名﹞

腹內腸鳴音猶如哀鳴,故名。

﹝類別﹞

交會穴:足太陰、陰維之會。

﹝出處﹞

針灸甲乙經。

﹝位置﹞

上腹部,臍中上3寸(建里)旁開前正線4寸處,當大橫上3寸。
  • 《針灸甲乙經》:「在日月下一寸五分」;
  • 《類經圖翼》:「去腹中行三寸半」;
  • 《針方六集》:「上直兩乳,挾任脈兩旁各四寸」;
  • 《醫宗金鑒》:乳下二肋端之下二寸」;
  • 《針灸資生經》:「去腹中行各當為四寸半」;諸家所述距前正中線分寸有出入,今從《針方六集》。

﹝局部解剖﹞

  • 肌肉: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 神經:第八肋間神經。
  • 血管:肋間動、靜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可灸。

﹝功效﹞

溫中,理腸。

﹝主治﹞

  • 古典:腹寒痛,食不化,便結,下痢膿血。
  • 現代:消化不良。

﹝方例﹞

  • 食不化:腹哀、太白。

上一節 大橫
食竇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