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心俞 BL15

﹝釋名﹞

穴與心相應,為心的背俞穴。

﹝類別﹞

心臟背俞穴。《靈樞‧衛氣》:「手少陽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腧也。」

﹝出處﹞

靈樞‧背腧。

﹝位置﹞

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旁開1.5寸處。
  • 《靈樞‧背腧》:「在五焦(椎)之間,…挾脊相去三寸所」;
  • 《針灸甲乙經》:「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 《素問‧血氣形志篇》:「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復下一度,心之俞也」;則相當於在第六胸椎棘突旁開二寸處定穴。
  • 《千金要方》:「一云第七節,對心橫三間寸。」

﹝局部解剖﹞

  • 肌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胸腔內為肺臟下葉)。
  • 神經:第五或第六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後支外側支。
  • 血管:第五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

﹝刺灸法﹞

向下或脊旁斜刺0.5~0.8寸。不可過深,以免誤入胸腔損傷肺臟。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寧心、安神、瀉五臟之熱。

﹝主治﹞

  • 古典:寒熱、心痛,心胸煩悶,咳嗽、吐血、嘔吐、不食,瘧疾,癲狂癇、盜汗、失眼、健忘、短氣,腹脹滿,食不消化,鼻衄,脅下痛,多涎、善噎、黃疸、心懊憹徹背痛,心虛驚惕、便血、噎膈、發背、目痛、目㿉、目昏、白睛赤紅、虛勞。
  • 現代:心臟疾患,下消化道出血,神經衰弱,癲癇,精神分裂症、肋間神經痛、支氣管炎、心律失常。

﹝方例﹞

  • 心脹:心俞、列缺。
  • 風癇常發:神道、心俞。
  • 目痛:心俞、陰蹻。
  • 咳唾血:心俞、肝俞、缺盆、巨闕、鳩尾。
  • 痴:心俞;、神門。
  • 夢遺:心俞、腎俞。
  • 不寐:心俞、胃俞、中脘、神門、豐隆。
  • 心律不齊:心俞、神門、內關、陽陵泉透陰陵泉。
  • 心悸、怔忡:心俞、巨闕、神門、內關。
  • 癲證:心俞、肝俞、脾俞、神門、豐隆。

上一節 厥陰俞
督俞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