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風門 BL12

﹝別名﹞

風門熱府、熱府

﹝釋名﹞

風,風邪。門,門戶。穴居項背部,為風邪出入之處。故名。

﹝類別﹞

督脈、足太陽之會。

﹝出處﹞

針灸甲乙經。

﹝位置﹞

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骨上角相平。
  • 《針灸甲乙經》:「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局部解剖﹞

  • 肌肉: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深層為最長肌(胸腔內為肺臟,當上、下葉分界處)。
  • 神經:第二或第三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後支外側支。
  • 血管:第二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

﹝刺灸法﹞

向下或脊旁斜刺0.5~0.8寸。不可過深,以免誤入胸腔損傷肺臟。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功效﹞

祛風解表、宣肺利氣。

﹝主治﹞

  • 古典:風眩頭痛,鼻塞流涕,頸項強,目瞑、咳嚏不已、嘔逆上氣、胸背痛、胸中熱、發背癰疽、瘡癤、黃疸、傷風、咳嗽、頭痛、腠理疏易感風寒、肩背酸痛。
  • 現代:感冒、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百日咳,蕁麻疹。

﹝方例﹞

  • 瘡疥:風門、間使、合谷、大陵。
  • 項強:風門、肩井、風池、崑崙、天池、風府、絕骨,詳其經絡治之,兼針阿是。
  • 胸背徹痛:灸風門,期門,少府。
  • 痰厥:灸風門,合谷,中脘,豐隆。
  • 慢性支氣管炎:風門、身柱、肩井、太淵、氣海、豐隆。
  • 蕁麻疹:風門、曲池、列缺、血海。

上一節 大杼
肺俞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