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靈樞 » 經脈 » 膀胱足太陽之脈
【內容】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1)。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2)貫臀,入膕中。其支者(3),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4),挾脊內(5),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膕中(6),以下貫腨內(7),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8)

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如拔(9),脊痛(10)腰似折,髀不可以曲(11),膕如結,腨如裂,是為踝厥(12)。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13),頭顖項痛(14),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指不用。

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15),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1. 《太素》「巔」作「顛」,其後有「上」,《銅人》同。
  2. 《銅人》「從」作「循」。《太素》無「挾脊」,《甲乙經》「挾脊」作「會於後陰」。
  3. 正統刊本《甲乙經》「支」作「直」。
  4. 《太素》「胛」作「胂」,《銅人》同。
  5. 《太素》無此三字。
  6. 《太素》無「從」,《甲乙經》、《銅人》同。
  7. 《太素》無「內」。
  8. 《銅人》「側」下有「端」。
  9. 《太素》「如」作「似」,《甲乙經》、《銅人》同。
  10. 《甲乙經》無「痛」。
  11. 《太素》「曲」作「迴」。
  12. 《甲乙經》「為」作「謂」。
  13. 《脈解篇》作「甚則狂巔疾」。
  14. 《銅人》「顖項」作「腦頂」。《甲乙經》「項」下有「頸間」。兩吳本「顖」作「䪿」。
  15. 《太素》兩「者」下皆有「則」,《甲乙經》同。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