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清熱類 » 白薇 (《本經》)
【內容】

白薇為蘿摩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乾燥根及根莖。均係野生。主產於遼寧、山東、安徽、湖北、江蘇、浙江等地。原植物生於山坡或樹林邊緣。喜溫和濕潤環境,耐寒。以土層深厚、向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土壤最宜生長。味苦、鹹,性寒。歸胃、肝、腎經。功效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臨床用名有白薇、蜜炙白薇。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苦,平。主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名醫別錄》:味鹹,大寒,無毒。主治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

《藥性論》:臣。能治忽忽睡不知人,百邪鬼魅。

《開寶本草》:味苦、鹹,平、大寒,無毒。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

《湯液本草》:氣大寒,味苦鹹平,無毒。

《本草》云: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療驚邪風狂痓病。

《液》云:《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婦人,以《本經》療傷中、下淋露故也。

《本草》又云:惡黃耆、大黃、大戟、乾薑、乾漆、山茱萸、大棗。

《本草綱目》:白薇古人多用,後世罕能知之。仲景治婦人產中虛煩嘔逆,安中益氣,竹皮丸方,用白薇同桂枝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棗肉為大丸。每以飲化一丸服。云有熱者,倍白薇,則白薇性寒,乃陽明經藥也。徐之才《藥對》白薇惡大棗,而此方又以棗肉為丸,蓋恐諸藥寒涼傷脾胃爾。朱肱《活人書》治風溫發汗後,身猶灼熱,自汗身益多眠,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者,萎蕤湯中亦用之。孫真人《千金方》,有詔書發汗白薇散為。

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本草經疏》:白薇全稟天地之陰氣以生,《本經》味苦鹹平。《別錄》益之以大寒,無毒可知已。暴中風身熱支滿者,陰虛火旺則內熱,熱則生風,火氣煩灼,故令支滿。火旺內熱則痰隨火涌,故令神昏忽忽不知人也。狂惑邪氣,寒熱酸疼,皆熱邪所致也。陰氣不足,則陽獨盛而為熱,心腎俱虛,則熱收於內而為寒,此寒熱之所以交作,寒熱作則榮氣不能內榮,是以肢體酸疼也。先熱而後寒者名曰溫瘧,瘧必因暑而發,陰氣不足則能冬不能夏,至夏而為暑邪所傷,秋必發為溫瘧。故知濕瘧之成未有不由陰精不守而得者。若夫陰精內守,則暑不能侵,瘧何自而作耶?上來諸證皆由熱淫於內之所發。經曰: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此藥味苦鹹而氣大寒,宜其悉主之也。《別錄》療傷中淋露者,女子榮氣不足則血熱,血熱故傷中,淋露之候顯矣。除熱益陰,則血自涼,榮氣調和,而前證自瘳也。水氣亦必因於濕熱,能除熱則水道通利而下矣。終之以益精者,究其益陰除熱功用之全耳。

簡誤:白薇苦鹹大寒之藥,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或內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後內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泄瀉不止,皆不可服。

《本草蒙筌》:味苦、鹹,氣平,大寒,無毒。惡黃耆、大黃、乾薑,及乾漆、山茱、大棗。主中風身熱支滿,忽忽人事不知。療溫瘧寒熱酸疼,洗洗有時發作。狂惑鬼邪堪卻,傷中淋露可除。利氣益精,下水滲濕。

《本草乘雅》:白薇,白者,金色,堅剛之體也。微者,隱也,隱身而行。幕者,軍行之幕,以隱身也。此指能治因所治證,以詮名耳。氣平,味苦鹹,平則不上不下,敦土德化,御所不勝也。杪作苦,苦性走下,苦能入骨,潤下作鹹,鹹性走血,鹹能軟堅,從巔及踵,滄膚徹髓,靡不周到者也。謂所勝因,善行數變,亦靡不周遍故也。故主因於暴風,隱身而為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此風氣留其處,故隱身而嘗在也,或隱身而行,而為溫瘧洒洒,發作有時,此風并衛居,隨衛氣之書行於陽,夜行於陽,沉以內薄,故發有期,而時作時休也。此皆暴風數變之證,金以制之,制所勝也。別錄主淋露遺尿,即風隱膀胱也。若水氣精損,即風隱於腎,致令腎虛精涸,腎虛水泛也。若忽如死人,即風隱於血,致令血厥也。若溫病多眠,即風隱於脈道,致令衛氣不得書行於陽也。若痙則風隱於筋,驚則風行致令氣上也。咸以暴風為因,寒則非所宜矣。

《藥性解》:白薇,味苦鹹,性大寒,無毒,入心、腎二經。主暴中風、身熱腹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鬼邪、寒熱酸疼、溫瘧洗洗髮作,下水氣,利陰氣,定驚益精。惡黃著、大黃、大戟、乾薑、大棗、乾漆、山萸。

按:白薇味苦入心、鹹入腎,故主治如上。

《本草備要》:苦鹹而寒,陽明衝任之藥。利陰氣,下水氣。主中風身熱支滿,忽忽不知人,陰虛火旺,則內熱生風,火氣焚灼,故身熱支滿,痰隨火涌,故不知人。血厥,汗出過多,血少,陽氣獨上,氣塞不行而厥,婦人尤多此證。宜白薇湯:白薇、當歸各一兩,參五錢,甘草錢半,每服五錢。熱淋,溫瘧洒洒,寒熱酸痛,寒熱作,則營氣不能內營,故酸痛。婦人傷中淋露,血熱。《千金》白薇散治胎前產後遺尿不知時,白薇、芍藥等分,酒調服。丹溪曰:此即河間所謂熱甚廷孔鬱結,神無所依,不能收禁之意也。廷孔,女人溺孔也。產虛煩嘔。仲景安中益氣竹皮丸用之。《經疏》云:古方調經種子,往往用之。蓋不孕緣於血熱血少,而其源起於真陰不足,陽勝而內熱,故營血日枯也。益陰清熱,則血自生,旺而有子矣。須佐以歸、地、芍藥、杜仲、蓯蓉等藥。惡大黃、大戟、山茱、薑、棗。

《本經逢原》:白薇鹹平降泄,抑陽扶陰,為足陽明經本藥,兼行足少陰、手太陰。《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是熱鬱生風,痰隨火涌,故令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皆熱邪氣所致。溫瘧乃冬時伏邪,至春而發。繆氏《經疏》言暑邪所傷,秋必發為溫瘧,恐非經旨。《別錄》療傷中淋露者,女子傷犯陰中營血,而成淋露之疾,用以除熱益陰,則前證瘳矣。下水氣,利陰氣者,總取益陰之功,真陰益而邪水下。性善降泄,故久服利人。《金匱》治婦人產中虛煩嘔逆,安中益氣,竹皮丸中用之。《千金》治風溫發汗後身灼熱,自汗身重多眠,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萎蕤湯中用之。又治婦人遺尿,不拘胎前產後,有白薇芍藥湯,取其有補陰之功。而兼行手太陰,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虛寒不禁之比也。古方多用治婦人者,以《別錄》有療傷中淋露之功也。凡胃虛少食泄瀉,及喘咳多汗,陽氣外泄者禁用。

《本草崇原》:凡草木皆感春氣而生,唯《本經》號白薇為春生。謂其能啟水天之精氣,隨春氣而生升也。其味苦鹹,鹹者水也。苦者火也。稟太陽寒水之氣在下,標陽之氣在上也。根色黃白,又得陽明秋金之氣,而秋金之氣,合肺氣於皮毛,亦太陽之氣主也。太陽標陽之氣,行於肌表,故主治暴中風。太陽寒水之氣,周於一身,故主治身熱肢滿,風邪淫於四末也。忽忽,眩暈貌。忽忽不知人,風邪行於頭目也,夫風者,百病之長,善行數變。狂惑邪氣,風淫血分而涉於心包矣。寒熱酸痛,風淫肌腠而涉於經脈矣。白薇稟秋金之氣,故治諸風之變證。先熱後寒,名曰溫瘧。溫瘧洗洗,如水洒身之寒也。溫瘧發作有時,白薇稟寒水之氣,上行外達,故治溫瘧。又得太陽之標陽,故治溫瘧之洗洗。

《本草求真》:﹝批﹞瀉肺燥熱。

白薇專入肺。味苦而鹹,性寒無毒。凡人陰虛火動,則內熱生風,火氣焚灼,身體壯熱,支滿痰涌,勿不知人,與夫汗出血厥,酸痛淋閉,其在婦人,則或廷孔鬱結,廷孔,婦人溺孔也。神無所依,而見淋露不淨,并血枯熱勝,而見虛煩上嘔,非不同此苦泄鹹降利水,使氣自上而下,則熱何由泄乎。是以《金匱》安中益氣竹皮丸,用此以治婦人產中虛煩嘔逆。《經疏》云:古方調經種子,往往用之益不孕。緣於血熱而少其源,起於真陰不足,陽勝而內熱,故營血日枯也。益陰清熱,則自生旺而有子矣。須佐以歸、地、芍藥、杜仲、蓯蓉等藥。《千金》萎蕤湯用此以治風溫身熱,汗出身重。又有白薇芍藥湯以治婦人遺尿。白薇、芍藥等分,酒調服。不拘胎前產後,皆能補陰平陽而兼行肺,以清膀胱上源,并非虛寒不禁之比也。但胃虛泄瀉,陽氣外越者禁用。

《得配本草》:畏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大黃、大戟、乾漆。

苦、鹹,寒。陰明衝任之藥。利陰氣,下水氣。治風溫灼熱,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言難出,及溫瘧血厥,熱淋潰尿。

得白芍,治血淋熱淋及婦人遺尿。不拘胎前產後。配貝母、冬花、百部,治肺實鼻塞;配石膏、竹茹、甘草、桂枝,治胎前虛煩嘔逆。佐人參、當歸、甘草,治血厥。出汁過多,血少陽氣獨上,氣塞不行,故身如死。氣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婦人尤多此症。

血虛氣弱者禁用。

《本經疏證》:中風而至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決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乃曰暴,豈暴中風者固能如是乎?許學士曰:凡人平居無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啞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如眩冒,移時方寤,此由身汗過多,乃至血少氣屏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知如死狀,氣過血遠,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白薇湯。此正與本經主治固少有參差者,惟本事方不言身熱肢滿,可見一有邪,一無邪耳。夫有餘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故血暴虛而氣代之充,液暴衰而陽襲以入,原理之常,無足深怪。第當其時而偶中風邪,則更引動一身之氣,傾國之陽以敵邪,名曰御外侮,實則內已竭。然究以其得病之暴,受邪必微,設使徒緣外狀,不辨夙因,而施之以或散或清,是不異於操刃殺之矣。於斯時也,解外更無庸急,安內斷不可緩,故須藉白薇之遇春輒發者,一若使之轉力解外,而不知正賴其味苦且鹹,一徑直下,純乎降而絕無升者,以返其陽氣於浮越失據矣。試參爾雅名之曰弭,曰春草,謂其絕無與於取透發之微,或弭亂之大,不可也。更參其根似牛膝,柔軟易曲,謂其於導陽下返,系強制也可乎?邪氣寒熱酸疼,汗出後受濕也。溫瘧洗洗,發作有時,汗出熱乃盛也。故仲景於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者,竹皮大丸中用此,而有熱者更倍之。

《本草新編》:白薇,味苦、鹹,氣平、大寒,無毒。入心、脾二經。主中風身熱腹滿,忽忽不知人事。療溫瘧,寒熱酸疼洒洒,發作有時。狂惑鬼邪堪卻,傷中淋露可除。利氣益精,下水滲濕。此佐使要藥,非君臣主藥也。用之必須用參、苓、柴、朮,始可奏功。然又不可出二錢之外,以其大寒損胃也。

或問白薇卻邪定神,是有益於正氣之藥,多用荷傷?夫邪病多熱,白薇寒以解熱而卻邪,非補正消邪也。大寒之物,多乃損胃,所以戒之也。

或問白薇功用止此乎?夫白薇功用不止此,而其尤效者,善能殺蟲。用之於補陰之中,乃能殺勞瘵之蟲也;用之健脾開胃之中,乃殺寸白蛔蟲也。以火焚之,可以辟蠅斷虱;以酒敷之,可以愈疥而斂瘡也。

《本草分經》:苦、鹹,寒。陽明衝任之藥。利陰氣,清血熱,調經。

【現代藥理研究】

  1. 白薇有退熱作用。白薇水提物腹腔注射有較強的降低致熱大鼠體溫作用。
  2. 白薇有抗炎作用。
  3. 白薇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蔓生白薇水提物有一定平喘作用。
  4. 白薇含有強心甙,有一定強心作用,白薇揮發油亦能直接加強心肌收縮。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