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理氣類 » 木香 (《本經》)
【內容】

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多係栽培。主產於雲南、四川等地。原植物栽培於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地區,在涼爽的丘陵和平原地帶也可生長。喜冷涼濕潤氣候,耐寒、耐旱,怕高溫和強光。味辛、苦,性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臨床用名有木香、煨木香。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治淋露。久服不夢寤魘寐。

《名醫別錄》:溫,無毒。治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行藥之精。

《藥性論》:君。治女人血氣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癖症塊脹痛,逐諸壅氣上衝煩悶。治霍亂吐瀉,心腹癘刺。

《日華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療羸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殺鬼精物、溫瘧、蠱毒,行藥之精。

《本草圖經》:《續傳信方》著仲景青木香丸,主陽衰諸不足。用崑崙青木香,六路訶子皮各二十兩,搗篩,糖和丸梧子大,每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其傚尤速。鄭附馬去沙糖用白蜜,加羚角十二兩,用藥不類古方,而云仲景,不知何從而得之?

《本草衍義》:專泄決胸腹間滯塞冷氣,他則次之。得橘皮、肉豆蔻、生薑相佐使絕佳,傚尤速。

《藥類法象》:除肺中滯氣。若療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

《藥性賦》:味苦、辛,氣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其用有二:調諸氣不可無,泄肺氣不可缺。

《湯液本草》:氣熱,味辛苦,純陽。味厚於氣,陰中陽也,無毒。

《象》云:除肺中滯氣,若治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

《珍》云:治腹中氣不轉運,和胃氣。

《心》云:散滯氣,調諸氣。

《本草》云:治邪氣,辟毒疫瘟鬼,強志,主淋露,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溫瘧蠱毒,行藥之精。

《本經》云: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氣,導一切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痃癖塊,破也。與本條補破不同,何也?易老以為破氣之劑,不言補也。

《本草衍義補遺》:行肝經氣,火煨可用。可實大腸,木香專泄胸腹間滯,寒冷氣多則次之。

《本草發揮》:潔古云:除肺中滯氣。若療中下焦氣結滯,須用檳榔為使。《主治秘訣》云:氣熱,味辛、苦。氣味俱厚,沉而降,陰也。其用調氣而已。又云:辛,純陽以和胃氣。

《本草綱目》: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諸氣膹鬱,皆屬於肺,故上焦氣滯用之者,乃金鬱則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於脾,故中焦氣滯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淋,肝氣鬱則為痛,故下焦氣滯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理氣宜生用,實大腸宜煨熟。

《本草經疏》:味辛,溫,無毒。是稟夏秋之陽氣以生,兼得土之陽精,故無毒。性屬純陽,故主邪氣,辟毒疫溫鬼。陽主清明開發,故強志及不夢寤魘寐。行藥之精,皆陽盛氣烈之功也。

《本草蒙筌》:味甘、苦,氣溫。味厚於氣,降也,陰中陽也。無毒。合丸散日際熏乾,煎熱湯臨服投末。氣劣氣不足能補,氣脹氣窒塞能通。和胃氣如神,行肝氣最捷。散滯氣於肺上膈,破結氣於中下焦。驅九種心疼,逐積年冷氣。藥之佐使,亦各不同。破氣使檳榔,和胃佐薑橘。止霍亂吐瀉,嘔逆翻胃;除痞癖癥塊,臍腹脹疼。安胎健脾,誅癰散毒。和黃連治暴痢,用火煨實大腸。辟瘟疫邪,御霧露瘴。易老云:總謂調氣之劑,不宜久久服之。

謨按:王海藏謂《本經》云:主氣劣氣不足。《藥性論》謂:安胎健脾,是皆補也。《衍義》謂:瀉胸腹窒塞,積年冷氣。《日華子》謂:除痞癖癥塊,是皆破也。易老總謂調氣之劑,不言補,不言破。諸說不同何也?恐與補藥為佐則補,與瀉藥為佐則瀉,故云然也。

《本草乘雅》:上為木象,徹具春宣。木香,香草也。名木者,當入肝,故色香氣味,各具角木用。亦入脾,故根枝節葉,亦各具宮土數。入脾則奪土鬱,入肝則達木鬱。經云:木鬱則達之,土鬱則奪之。奪土即所以達木,達木即所以奪土;土以木為用,木以土為基也。邪氣毒疫,溫鬼淋露,夢寤魘寐,致鬱土鬱木者,咸可達之奪之。強志者,即強木土之用,得以行其志耳。

《藥性解》:味苦辛,性微溫,無毒,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主心腹一切氣、痃癖徵塊、九種心疼,止瀉痢,除霍亂,健脾胃,消食積,定嘔逆,下痰壅,辟邪氣瘟疫,殺瘧蟲精物。形如枯骨、苦口沾牙者良。

按:木香辛入肺,苦入心,溫宜脾胃,肝者心之母也,膀胱者肺所連也,故均入焉。蓋心乃一身之主,氣血之所聽命者也,有主則能塞氣,肺氣調則金能制木,而肝火自伏矣。凡人有怒,則肝氣拂逆,而反懺其元氣,心有縱肝之情而不能制,則肝氣於是乎盛,或為拂逆,或為攻沖,得木香則心氣暢而正氣亦暢,肝氣何拂逆之有哉,實心之行夫肝也,非肝之自行也。東恆以黃連制之,恐其氣行過於通暢,不無走泄之患耳。

《藥鑒》:氣熱,味辛苦,氣味俱厚,降也。蓋苦入心,辛入肺,故入心而調諸氣。胸腹中壅睡冷氣,并經絡中氣滯痰結者,皆當用之。《補遺》以為行肝氣者,何哉?以心乃一身之主,一身氣血之所聽命也。心有主,則能帥氣。肺氣調,則肝家動火自伏。惟人有怒氣,則肝家怫逆,而反忤其氣。況心有縱肝之情,而不能制,則肝氣於是盛矣,或為怫鬱者有之,或為攻沖者有之,於此得本香之苦辛溫散入心,惟苦辛溫散入心,則心氣疏暢,則氣亦而疏暢矣。氣暢則肝氣之怫逆者無有矣,實心之行乎肝氣也,非肝氣之自行也,此又不可不知。又煨用能入大腸,多用能泄肺氣,東垣以黃連制之,蓋氣行過於通暢,不無走泄之患也。降氣定痛,功為最上。痘家實熱,切宜深忌。

《景岳全書》:味苦辛,性溫。氣味俱厚,能升能降,陽中有陰。行肝脾肺氣滯如神,止心腹脅氣痛甚捷。和胃氣,止吐瀉霍亂;散冷氣,除脹疼呃逆。治熱痢可佐芩連,固大腸火煨方用。順其氣,癥積惡逆自除;調其氣,安胎月經亦用。亦治疫癘溫瘧,亦殺蟲毒鬼精。若下焦氣逆諸病,亦可縮小便,亦能通秘結,亦能止氣逆之動血,亦能消氣逆之癰腫。

《本草備要》:宣,行氣。

辛苦而溫。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怒則肝氣上,肺氣調,則金能制木而肝平,木不克土而脾和。治一切氣痛,九種心痛,皆屬胃脘,曰:寒痛、熱、氣痛、血痛、濕痛、痰痛、食痛、蛔痛、悸痛。蓋君心不易受邪,真心痛者,手足冷過腕節,朝發夕死。嘔逆反胃,霍亂瀉痢後重,同檳榔用。劉河間曰:痢疾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癃閉,痰壅氣結,痃癖癥塊,腫毒蠱毒,衝脈為病,氣逆裡急,殺鬼物,御瘴霧,去腋臭,實大腸,消食,安胎。氣逆則胎不安。過服損真氣。凡溪曰:味辛氣升,若陰火衝上者,反助火邪,當用黃柏、知母,少以木香佐之。王好古曰:《本草》主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導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痰癖癥塊,破也。不同如此。汪機曰:與補藥為佐則補,與瀉藥為君則瀉。時珍曰:諸氣膹賁鬱,皆屬於肺,上焦氣滯用之者,金鬱泄之也。中氣不運,皆屬於脾,中焦氣滯用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腸氣滯則後重,膀胱氣不化則癃閉,肝氣鬱則為痛,下焦氣滯用之者,塞者通之也。

《本經逢原》:辛苦,溫,無毒。生用理氣,煨熟止瀉。

木香氣香味厚,不獨沉而下降,蓋能理胃以下氣滯,乃三焦氣分之藥,兼入肺、脾、肝三經,能升降諸氣。故上焦氣滯賁鬱宜之者,金鬱則泄之也。然雖入肺,而肺燥氣上者,良非所宜。其中焦氣漆運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下焦氣滯後重宜之者,塞者通之也。若治中脘氣漆運,心腹疼痛,以檳榔佐之,使氣下則結痛下散矣。《本經》辟疫毒邪氣,強志,主淋露,以其辛燥助陽,善開陰經伏匿之邪。《大明》治心腹一切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霍亂瀉痢,健脾消食,安胎。甄權治九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癖,癥塊脹痛,壅氣上衝,煩悶羸劣,女人血氣刺痛不可忍。然香燥而偏於陽,肺虛有熱,血枯而燥,及陰火衝上者勿服。

《本草崇原》:木香其臭香,其數五,氣味辛溫,上徹九天,稟手足太陰天地之氣化,主交感天地之氣,上下相通。治邪氣者,地氣四散也。辟毒疫溫鬼者,天氣光明也。強志者,天一生水,水生則腎志強。主淋露者,地氣上騰,氣騰則淋露降。天地交感,則陰陽和,開合利,故久服不夢寤魘寐。夢寤者,寤中之夢。魘寐者,寐中之魘也。

《本草求真》:﹝批﹞疏肝醒脾,理滯和胃。

木香專入肝、脾。味辛而苦,下氣寬中,為三焦氣分要藥。然三焦則又以中為要,故凡脾胃虛寒凝滯而見吐瀉停食;肝虛寒入而見氣鬱氣逆,服此辛香味苦,則能下氣而寬中矣。中寬則上下皆通,是以號為三焦宣滯要劑。宗奭曰:木香專泄,快胸腹間滯寒冷氣,他則次之。得橘皮、肉豆蔻、生薑相佐使絕佳,傚尤速。好古曰:本草云生氣劣,氣不足,補也。通壅滯,導一切氣,破也。安胎健脾胃,補也。除痃癖癥塊,破也。其不同如此。潔古張氏但言調氣,不言補也。至書所去能升能降,能散能補,非云升類升、柴,降同沉香,不過因其氣鬱不升,得此氣克上達耳。況此苦多辛少,言降有餘,言升不足,言散則可,言補不及,一不審顧,任書混投,非其事矣。

《得配本草》:辛、苦,溫。入三焦氣分。通上下諸氣。止九種心痛,逐冷氣,消食積,除霍亂吐瀉,破痃癖徵塊,止下痢後重,能健脾安胎。君散藥則泄,佐補藥則補。痘出不快者,用之更宜。

得木瓜,治霍亂轉筋腹痛;得黃芩、川連,治暴痢;得川柏、防己,治腳氣腫痛。配煨薑,治冷滯;配枳殼、甘草,治小兒陰莖腫或痛縮;配沒藥,療便濁;如因熱邪而濁者不宜用。配冬瓜子,治閉目不語。中氣不省也。佐薑、桂,和脾胃;使皂角,治心痛;合檳榔,療中下氣結。

理氣,生用不見火;實腸,麵裹煨用。痰氣,鹿汁;治痢,川連制;溫補調氣,入藥煎服。

臟腑燥熱,胃氣虛弱,陰虛及氣脫者,禁用。

氣榕上,火鬱於中,則脾氣不醒。木香破滯而醒脾,使脾得淫氣於心,散精於肝,氣血調和,而肝脾之病自除。然今人氣多虛弱,血常不足,投香散之味,恐耗氣而燥血,氣血反滯而不暢,宜益氣滋陰為主,佐以木香,內調氣血,乃為盡善。

《本草經解》:木香,氣秉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而香燥,得地燥金之正味,入足陽明胃經。氣味俱升,陽也。

辛溫益胃,胃陽所至,陰邪惡毒鬼氣皆消,所以主邪氣毒疫瘟鬼也。辛潤之品,能益陽明,陽明之氣,能強志氣。淋露者,小便淋瀝不止,陽氣虛,下陷也。陽者,腸胃之陽也,辛溫益胃,胃陽充而淋露止也。

久服則陽勝,陽不歸於陰,故不夢寤。陽氣清明,陰氣伏藏,故不魘寐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辛。主邪氣,辟毒疫溫鬼,氣極芳烈,能除邪穢不祥也。強志,香氣通於心,主淋露。心與小腸為表裡,心氣下交於小腸,則便得調矣。久服不夢寐、魘寐。心氣通則神魂定。

木香以氣勝,故其功皆在乎氣。《內經》云:心主臭。凡氣烈之藥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則氣能下達,故又能通其氣於小腸也。

《本經疏證》:強志之義,具見遠志,木香氣溫味辛苦,其氣芳鬱,宜乎性剛而散發者,豈亦能凝神於精、攝陽於陰耶?夫燈燭之譬,在於遠志,原喻以芯剔翳沁膏,厥功懋矣。然膏中有故,獨不能使燈不明乎?即膏中有故,係滓厚而沉濁者,猶非木香能為力也。燈既張矣,飛蛾青蟲焦焉,漬於膏而雖出,將死未死,宛轉蠕動,膏蕩搖燈亦為之不明,非剛者挑而去之不可,此木香所為強志也。夫木香之首功為主邪氣,則明非膏中所自有矣。曰毒曰鬼,皆陰也,必麗於陰。然毒而曰疫,鬼而曰溫,不猶么麼之類,雖屬夜出,然能飛揚者乎。是木香之治,治陰厲之氣,反受質於陽,善飛揚而著人身之陰者,則導而出之於陽,以成其神,不搖於精,陽自攝於陽而不耗。夫陰之功,能入於陰,以其似枯骨也,能去陰中之客陽為累,以其氣溫味辛也,能不耗陰,以其質粘牙也。故夫淋露者,火在水中,致水流澀。夢寤魘寐者,神歸陰分,為熱所擾,皆陰中不靖,棲陽不穩之病,與遠志之使陽歸陰而陰不受翳累者,原大相逕庭。至於別錄所增治療,若主氣不足,致毒鬼溫邪之伏於陰,氣劣不行,致陽之不得偏於外,皆注本經而推廣之詞,獨行藥之精一語,他味不常有。夫藥物行陽行陰者多矣,若陰中行陽、陽中行陰者則較寡,而此非特於陰中行陽,且能於陰中行陰,藥之精微,使合於陽而成化育,則亦以其味辛在苦中,而其質粘牙而不粘舌,比之龍骨粘舌而不粘牙者為不侔,以彼之攝火於土,則知此為攝火於水,仍能使交於火矣。

《本草新編》:廣木香,味甘、苦,氣溫,降也,陰中陽也。無毒。能通神氣,和胃氣,行肝氣,散滯氣,破結氣,止心疼,逐冷氣,安霍亂吐瀉,嘔逆翻胃,除痞癖癥塊、臍腹脹痛,安胎散毒,治痢必需,且辟疫氣瘴癧。但此物雖所必需,亦止可少用之為佐使,使氣行即止,則不可謂其能補氣,而重用之也。大約用廣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錢而止,斷勿出於一錢之外,過多反無效功,佐之補而不補,佐之瀉而亦不瀉也。

或問廣木香與青木香,同是止痢之藥,子何取廣木香,而棄青木香?蓋廣木香氣溫,而青木香氣寒耳。夫痢乃濕熱,青木香寒以去熱,似相宜,而余毅然刪去者,惡青木香之散氣,雖有益於痢,終有損於氣也。若廣木香則不然,氣溫而不寒,能降氣而不散氣,且香先入脾,脾得之而喜,則脾氣調而穢物自去,不攻之攻,正善於攻。此所以刪青木香,而登廣木香也。木香氣分藥,又能開竅。氣分藥與血分藥不同,氣止要引之使通,不須成隊共行;若血藥則質滯而性膩,非多不能成功。

《本草分經》:辛、苦,溫。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泄肺氣,疏肝氣,和脾氣。治動脈為病及一切氣病心疼。香燥,恐動火邪。

《本草思辨錄》:用木香者多取其調氣,顧其氣味辛溫而厚,不無重濁之嫌,粘牙而苦,亦少宣泄之力,故必陰中伏陽之證,如《本經》所謂毒疫溫鬼者,最為相宜。否則一切純寒無熱之氣滯等證,佐以生薑橘蔻,亦收殊效。世有以香連丸治痢而害即隨之者,非木香之過,而用木香者之過也。

木香非血藥,而有時血亦蒙其利者,則於歸脾湯見之。歸脾湯證為脾氣虛寒,不能攝血。其方用心肝脾三臟之藥,不為不多,獨有統率全方者三物。遠志醒心之陽,棗仁斂肝之陰,足為血之前導,然導之至脾而脾之閉拒如故,則亦徘徊門外耳。木香者,能於脾中行陽,陽一動而熏然以和,血乃歸於其經,是木香者啟脾之鑰也。其能溫氣以蔭血者如是。

【現代藥理研究】

  1. 木香去內酯揮發油、二氫木香內酯和總內酯云木香鹼均能明顯抑制犬在體小腸運動緊張性。
  2. 云木香總內酯、木香內酯、二氫木香內酯揮發油對吸入致死量組織胺或乙酰膽鹼的氣霧劑動物有保護作用。
  3. 木香小劑量的水提液與醇提液能興奮在體蛙心與犬心;大劑量則呈現抑制作用,云木香鹼也能興奮在體貓心。去內酯揮發油、總內酯、12-甲氧基二氫木香內酯與小劑量總生物鹼均可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木香水提液、醇提液使血壓輕度升高,去內酯揮發油、總內酯、木香內酯、去氧木香內酯及12-甲氧基二氧基木香內酯使血壓中度下降。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