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安神類 » 龍骨 (《本經》)
【內容】

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化石。主產於山西、內蒙、陝西、甘肅、河北、湖北等地。味甘、澀,性微寒。歸心。肝經。功效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臨床用名龍骨、煅龍骨。

【本草匯言】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龍齒:主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殺精物。

《名醫別錄》:微寒,無毒。主治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小便利,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

《藥性論》:君,忌魚,有小毒。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皮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泄精,夜夢鬼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日華子本草》: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下血,崩中帶下,鼻洪吐血,止汗。

《開寶本草》:味甘,平、微寒,無毒。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白龍骨,療夢寤泄精,小便泄精。

《本草衍義》:治精滑及大腸油,不可闕也。

《湯液本草》:氣平微寒,味甘,陽也。無毒。

《本草》云: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堅結。小兒熱氣驚癇。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

《本經》云:澀可去脫而固氣。

成無己云:龍骨、牡蠣、鉛丹,皆收斂神氣以鎮驚。凡用,燒通赤為粉。畏石膏。

《珍》云:固大腸脫。

《本草發揮》:成聊攝云:澀可去脫,龍骨、牡蠣之澀,以收斂浮越之正氣。

《本草綱目》:澀平去脫。故成無己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

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本草經疏》:龍稟陽氣以生,而伏於陰,為東方之神,乃陰中之陽,鱗蟲之長,神靈之物也。故其骨味甘平,氣微寒,無毒。內應乎肝,入足厥陰、少陽、少陰,兼入手少陰、陽明經。神也者,兩精相合,陰陽不測之謂也。神則靈,靈則能辟邪惡、蠱毒、魘魅之氣,及必腹鬼疰、精物老魅,遇之則散也。咳逆者,陽虛而氣不歸元也。氣得斂攝而歸元,則咳逆自止。其性澀以止脫,故能止泄痢膿血,因於大腸虛而久不得止,及女子漏下也。小兒心肝二臟虛則發熱,熱則發驚癇,驚氣入腹則心腹煩滿,斂攝二經之神氣而平之,以清其熱則氣散,而驚癇及心腹煩滿皆自除也。肝氣賊脾,脾主四肢,故四肢痿枯,肝寧則熱退,而脾亦獲安,故主之也。汗者,心之液也。心氣不收,則汗出,肝心腎三經虛,則神魂不安而自驚,收斂三經之神氣,則神魂自安。氣得歸元,升降利而喘息自平,汗自止也。肝主怒,肝氣獨盛,則善恚怒,魂返乎肝,則恚怒自除。小腸為心之腑,膀胱為腎之腑,二經之氣虛脫,則小便多而不禁。臟氣斂則腑亦隨之,故能宿小便,及止禁寐泄精,小便泄精,兼主溺血也。其主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者,乃收攝神魂,閉澀精氣之極功也。又主癥瘕堅結,腸癰,內疽,陰蝕者,以其能引所治之藥,粘著於所患之處也。按:龍骨入心、腎、腸、胃。龍齒單入肝、心。故骨兼有止瀉澀精之用,齒惟鎮驚安魂魄而已。

簡誤:龍骨味澀而主收斂。凡泄痢腸澼,及女子漏下崩中,溺血等證,皆血熱積滯為患,法當通利疏泄,不可便用止澀之劑,恐積滯瘀血在內,反能為害也,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本草蒙筌》:味甘,氣微寒。陽也。無毒。畏椒漆蜀椒、乾漆、理石,宜牛黃、人參。閉澀滑瀉大腸,收斂浮越正氣。止腸風來血及婦人帶下崩中,塞夢寐泄精并小兒驚癇風熱。辟鬼疰精物,除腸癰內疽。固虛汗,縮小便,散堅結,消癥瘕。《經》云:澀可去脫,此之謂歟?

《本草乘雅》:龍稟陽而伏陰,神靈之物也。神則靈,靈則變,神也者,兩精相合,陰陽不測之謂也。龍耳虧聰,以角為聽,固有六根互用,此則借用以為六根者也。春半登天,秋半潛淵,揆機衡之升沉,是合四時之宜耳。

客曰:曰:龍骨畏石膏,喜牛黃、人參何也?頤曰:石膏稟艮止之凝肅,雖與潛蟄之德相符,御天之性則反,故畏之。牛黃黃中通理,厚德載物;人參參天兩地,奠安形藏,藉以濟弱扶傾,運用樞紐,故喜之。又牛黃為君,佐以龍骨,牛黃又反畏龍骨,何也?頤曰:牛黃全具敦阜之體,龍則時蟄時躍,蟄時無礙,躍時未免為之崩且潰耳。

《藥性解》:龍骨,味甘,性平,無毒,入腎經。主丈夫精滑遺泄、婦人崩中帶下,止腸風下血,療瀉痢不止。得五色具者佳。其齒主驚癇狂疾。俱畏、蜀椒、石膏。

按:經曰腎主骨,宜龍骨獨入之。觀其沾舌,大抵澀之用居多,故主精滑等症,經曰澀可去脫,是之謂耶。

《景岳全書》:味甘,平,性收澀。其氣入肝腎,故能安神志,定魂魄,鎮驚悸,澀腸胃,逐邪氣,除夜夢鬼交,吐血衄血,遺精夢泄,收虛汗,止瀉痢,縮小便,禁腸風下血尿血,虛滑脫肛,女子崩淋帶濁,失血漏胎,小兒風熱驚癇。亦療腸癰臟毒,內疽陰蝕,斂膿斂瘡,生肌長肉,澀可去脫,即止屬也。

《本草備要》:澀瀉,固腸,鎮驚。

甘澀微寒。入手足少陰、心、腎。手陽明、大腸。足厥陰經。肝。能收斂浮越之正氣,澀腸益腎,安魂鎮驚,辟邪解毒。治多夢紛紜,驚癇瘧痢,吐衄崩帶,遺精脫肛。利大小腸,固精止汗,定喘氣不歸元則喘。斂瘡,皆澀以止脫之義。《十劑》曰:澀可去脫,牡蠣龍骨之屬是也。畏石膏、川椒。得人參、牛黃良。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制伏也。

《本經逢原》:澀可以去脫,龍骨入肝斂魂,收斂浮起之氣。《本經》主心腹鬼疰精魅諸疾,以其神靈能辟惡氣也。其治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取澀之固上下氣血也。其性雖澀,而能入肝破結,癥瘕堅結,皆肝經之血積也。小兒熱氣驚癇,亦肝經之病,得牛黃以協濟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制伏之也。其性收陽中之陰,專走足厥陰經,兼入手足少陰,治夜夢交合,多夢紛紜,多寐泄精,衄血吐血,胎漏腸風,益腎鎮心,為收斂精氣要藥,有客邪,則兼表藥用之。故仲景治太陽證,火劫亡陽驚狂,有救逆湯;火逆下之,因燒針煩躁,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少陽病誤下驚煩,有柴胡龍骨牡蠣湯。《金匱》治虛勞失精,有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千金方》同遠志酒服,治健忘心忡。以二味蜜丸,硃砂為衣,治勞心夢泄。《梅師》同桑螵蛸為末,鹽湯服二錢,治遺尿淋瀝。又主帶脈為病,故崩帶不止,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止澀藥中加用之。止陰瘧,收濕氣,治休息痢,久痢脫肛,生肌斂瘡皆用之。但收澀太過,非久痢虛脫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誤用,多致溺赤澀痛,精愈不能收攝矣。

《本草崇原》: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為之長,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之數,上應東方七宿,得冬月蟄藏之精,從泉下而上騰於天,乃從陰出陽,自下而上之藥也。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者,水中天氣,上交於陽,則心腹和平,而鬼疰精魅之陰類自消矣。咳逆者,天氣不降也,泄痢膿血者,土氣不藏也。女子漏下者,水氣不升也。龍骨啟泉下之水精,從地土而上騰於天,則陰陽交會。上下相和,故咳逆、泄痢漏下,皆可治也。土氣內藏,則癥瘕堅結自除,水氣上升,則小兒熱氣驚癇自散,不言久服,或簡脫也。

《本草求真》:﹝批﹞斂肝氣止脫,鎮驚安魄。

龍骨專入肝、腎、大腸,兼入心,陰中之陽,鱗蟲之長。甘澀微寒。功能入肝斂魂,不令浮越之氣游散於外,故書載能鎮驚辟邪,止汗定喘。馮兆張曰:龍,靈物也。靈則能斂邪惡蠱毒魘魅之氣,喘逆者氣不歸元也,氣得斂攝而歸元,則喘逆自止。澀可去脫,故書載能以治脫肛、遺精、崩帶、瘡口不斂等症。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鹹澀入腎,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龍骨、龍蠣之屬。

《得配本草》:得人參、牛黃、黑豆良。畏石膏、鐵器。忌魚。

甘,平、澀。入足少陰、厥陰經。收浮越之正氣,澀有形之精液。鎮驚定魄,止腸紅,生面肉,療崩帶,愈溺血,斂瘡口,祛腸毒。能引治毒之藥粘榕腸,以治患也。

得白石脂,治泄瀉不止;得韭菜子,治睡即泄精;配桑螵蛸,治遺尿;合牡蠣粉,扑陰汗酒癢。

《本草經解》:龍骨氣平,秉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金;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龍為東方之神,鱗蟲之長,神靈之骨,入足厥陰肝經。氣味降多於升,陰也。

腹,太陰行經之地也,太陰脾土上升,則肺氣下降,位於一身之天地,而一切鬼疰精魅不能犯之矣。龍骨氣平益肺,肺平則下降;味甘益脾,脾和則上升,升降和而天地位焉,所以祛鬼疰精物老魅也。

咳逆者,肝火杪而乘肺也;泄利膿血者,清氣下陷也;女子漏下,肝血不藏也。龍骨味甘,可以緩肝火,氣溫可以達清氣,甘平可以藏肝血也。

脾統血,症瘕堅結,脾血不運而凝結也,氣溫能行,可以散結也。小兒熱氣驚癇,心火盛,舍肝而驚癇也,驚者平之,龍骨氣平,所以可平驚也。

《神農本草經讀》:龍得天地純陽之氣,凡心腹鬼疰精物,皆屬陰氣作祟,陽能制陰也。

肝屬木而得東方之氣,肝火乘於上,則為咳逆,奔於下則為泄痢膿血、女子漏下,龍骨斂戢肝火,故皆治之。

且其用,變化莫測,雖症瘕堅結難療,亦穿入而攻破之。至於驚癇癲痙,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故為驚癇顛痙之聖藥。仲景風引湯,必是熟讀《本經》,從此一味悟出全方,而神變妙化,亦如龍之莫測,余今注此品,復為之點睛欲飛矣。

痰水也,隨火而升,龍屬陽而潛於海,能引逆上之火,氾濫之水,而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澀以止脫,何其淺也。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純陽能制陰邪。咳逆,斂氣滌飲。泄痢膿血,女子漏下,收澀之功。癥瘕堅結,龍性善入,能穿破積滯。小兒熱氣驚癇,斂火安神。齒: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與骨同義,但齒則屬腎、屬骨,皆主閉藏,故於安神凝志之傚尤多。心下結氣,不能喘息,收降上焦遊行之逆氣。諸痙,心經痰飲。殺精物。義亦與骨同。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龍能飛騰變化且多壽,故有此效。

龍得天地純陽之氣以生,藏進多,見時少其性至動而能靜,故其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

陽之純者,乃天地之正氣,故在人身亦但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所以仲景於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後之醫者於斯義,蓋未之審也。

人身之神屬陽,然神非若氣血之有形質可補瀉也,故治神為最難。龍者乘天地之元陽出入,而變化不測,乃天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則氣類相感,更佐以寒熱溫涼補瀉之法,雖無形之病,不難治矣。

天地之陽氣有二:一為元陽之陽,二為陰陽之陽。陰陽之陽,分於太極既判之時,以日月為升降,而水火則其用也,與陰為對待,而不並於陰,此天地并立之義也。元陽之陽,存於太極未判之時,以寒暑為起伏,而雷雨則其用也。與陰為附麗而不雜於陰,此天包地之義也。龍者,正天地元陽之氣所生,藏於水,而不離乎水者也。故春分陽氣上,井泉冷,龍用事而能飛;秋分陽氣下,井泉溫,龍退蟄而能潛。人身五臟屬陰,而腎尤為陰中之至陰,凡週身之水皆歸之,故人之元陽藏焉。是腎為藏水之臟,而亦為藏火之臟也,所以陰分之火動而不藏者,亦用龍骨,蓋借其氣以藏之,必能自返其宅也。非格物窮理之極者,其孰能與於斯。

《本經疏證》:龍純乎氣之物,秋冬則隨地皆蟄,是故濱海之區,龍蟄水底,無水之地,龍蟄土中,至春啟蟄,則出土上騰,其所伏處,土遂黏填似石,而形實龍,人得之謂為龍骨,其理平實,又何異焉?或者疑雨為陰,謂龍能行雨,必與陰為類,不知龍,陽物也,其能噴火,固陽之性,而雨則陽之所化,是故龍噓氣成云,必於上而不於下,其安居屈伏,則不於上而於下,亦可見陽之用雖在升,陽之體則宜伏,彼龍骨固盛陽伏而息焉之窟宅也,其本全是土,土為萬物生長收藏之所本,若為龍所會蟄之土,則更為水火發斂起伏之所由,斂甚者能起而發之,發甚者能斂而伏之,此其用之神,有非他物可比擬者。其在於人,火離於土而不歸,則驚癇癲狂,水離於土而不藏,則溲多泄利,陰不附土而陽逐之,則遺精溺血,陽不附土而陰隨之,則汗出身熱,心下伏氣癥瘕堅結,蟄而不能興也,夜臥自驚恚怒咳逆,興而不能蟄也,種種患恙,一皆恃夫龍骨以療之,則其取義於土之能發斂水火,又何疑焉?彼譫妄狂易汗出煩渴之不用龍骨,正以盛陽之結根於土也。下痢圊穀裡寒外熱之不用龍骨,正以陰水之汨夫土也。因是知龍骨之用,固為水火不依土設,然又必水違土而有火之相迫,火違土而有水之相尾者,乃為恰合也。

《本草新編》:龍骨,味甘,氣微寒,陽也。雖有雌雄,無分功效,但色黑者不可用。必須火煅研末,水飛過,始可用之。閉塞滑瀉之大腸,收斂浮越之正氣,止腸風下血,及婦人帶下崩中,塞夢寐泄精,并小兒驚癇風熱,辟鬼疰精物,除腸癰內疽,固虛汗,縮小便,散堅結,消癥瘕。

或問龍善變化,何以山中往往有龍骨,任人取攜,血骨淋漓,絕不見有風云雷雨之生,龍不蠢然一物乎?曰:君誤認龍骨為真乎。世間所用之龍骨,乃地氣結成,非天上行雨之龍也。夫神龍見尾而不見首,首且不使人見,豈有骸聽人之採取乎。惟龍骨乃地氣所結,不能變化,所以取之而無礙耳。

或又問龍骨既為地氣所結,宜得地氣之深,性當屬陰,而不當屬陽矣,何龍齒安魂而不安魄耶?曰:虎屬陰,而龍屬陽,龍為火,而虎為金,不易之道也。龍生於地下,宜為陰,則虎生於地上,亦可為陽乎。萬物皆生於天地之中,無陰則陽不生,無陽則陰不長。虎生於地上,未嘗不得陽之氣;龍生於地下,亦未嘗不得陰之氣也。然而虎得陽而生,而虎終不可謂陽之精;龍得陰而生,而龍終不可謂陰之精也。夫陽氣者,生氣也;陰氣者,殺氣也。生氣屬木,而人身之肝氣應之;殺氣屬金,而人身之肺氣應之。肺中藏魄,肝中藏魂。魂動,似宜用虎睛以相制;魄飛,似宜用龍齒以相伏。何以用虎睛制魂而魂愈動,用龍齒制魄而魄愈飛也。蓋魂動者,陽氣動也,以陽引陽而魂始歸;魄飛者,陰氣飛也,以魄招魄而魄始降。龍齒正得陽氣,故能安魂;虎睛正得陰氣,故能鎮魄。誰謂龍骨生於地,即屬陰物哉。

《本草分經》:甘,平,澀,入心、肝、腎、大腸。能斂澀越之正氣,澀腸益腎,安魂鎮驚,固精止汗,定喘解毒,皆澀以止脫之義。

《本草思辨錄》:龍骨非無真者,特不易得耳。藥肆所售,乃龍蟄土中,至春啟蟄上騰。其所伏處,土遂粘埴似石而形似龍,故其用與真龍為近。

龍為東方之神而骨粘舌,其用在心肝二經為多。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安魂魄,鎮驚癇。至主心腹鬼疰精魅,則以神物能辟邪惡也。治泄精瀉利漏下,則以味甘歸土,澀可去脫也。

徐氏謂龍骨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故傷寒邪氣未盡者亦用之。鄒氏謂龍骨牡蠣,推挽空靈之陰陽,與他發斂著物之陰陽者異。故桂枝柴胡兩湯,可以會合成劑,龍骨攝陽以歸土,牡蠣據陰以召陽。二說皆極精。

《醫學衷中參西錄》:味淡,微辛,性平。質最粘澀,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舌不脫,有翕之即吸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遺精白濁、大便滑瀉、小便不禁、女子崩帶,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其味微辛,收斂之中仍有開通之力,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瀉利膿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堅結也。龍齒與龍骨性相近,而又饒鎮降之力,故《神農本草經》謂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也。

愚於忽然中風肢體不遂之證,其脈甚弦硬者,知係肝火肝風內動,恆用龍骨同牡蠣加於所服藥中以斂戢之,至脈象柔和其病自愈,拙擬鎮肝熄風湯、建瓴湯,皆重用龍骨,方後皆有驗案可參觀。

龍骨若生用之,凡心中怔忡、虛汗淋漓、經脈滑脫、神魂浮蕩諸疾,皆因元陽不能固攝,重用龍骨,借其所含之元陰以翕收此欲渙之元陽,則功效立見。若煅用之,其元陰之氣因煅傷損,縱其質本黏澀,煅後其黏澀增加,而其翕收之力則頓失矣。用龍骨者用其黏澀,誠不如用其吸收也。明乎此理,則龍骨之不宜煅益明矣。王洪緒《外科證治全生集》謂:「用龍骨者宜懸之井中經宿而後用之」,是可謂深知龍骨之性,而善於用之者矣。愚用龍骨約皆生用,惟治女子血崩,或將流產,至極危時恆用煅者,取其澀力稍勝以收一時之功也。

降修園曰:痰,水也,隨火而上升,龍骨能引逆上之火氾濫之水下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澀以收脫,何其淺也。

【現代藥理研究】

  1. 龍骨具有鎮靜催眠作用。
  2. 龍骨具有抗驚厥作用
  3. 龍骨具有促凝血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