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證辨治 » 外科病證 » 纏腰火丹
【內容】

纏腰火丹,又名纏腰蛇丹、火帶瘡等,系指肌膚上出現成簇水泡,痛如火燎,每多纏腰而發的急性皮膚病症。本病證首見於《諸病源候論》,稱「甑帶瘡」。「甑帶瘡者纏腰生,…狀如甑帶,因以為名」。

本證病因,多因飲食失節,濕熱內蘊,或因情志內傷,肝膽火盛,復又外感毒邪,毒熱交結,阻滯胸脅之絡,凝結于肌膚,致纏腰而發。

關於本證的針灸治療,古代記載缺如。

現代西醫學之帶狀疱疹,與本證相當。

【辨證分型】

纏腰火丹,初起患部皮膚感燒灼刺痛,旋即發紅,繼則水泡密集成簇,小如綠豆,大若豌豆,迅即三、五成群,排列成束帶之狀,泡液先為透明,後轉混濁。如為肝膽火盛,皮損鮮紅,疱壁緊張,口苦口渴,煩躁易怒,便秘尿赤,脈弦數,舌質紅,苔黃;如為脾胃濕盛,皮損淡紅,疱壁鬆弛,口不渴,納呆便溏,脈緩或滑,舌體胖,苔白厚或白膩。

【治療】

1.治則:清火燥濕,解毒止痛。

2.處方:曲池、阿是穴;肝火加太衝、支溝;濕盛加血海、三陰交。

3.方義:曲池為手陽明之合,用其清解邪毒;阿是穴,通病所經氣,散局部鬱結。如為肝膽火盛,加肝經之原太衝瀉肝膽之火,手少陽之經穴支溝宣脅絡之氣機;如脾胃濕盛,加血海、三陰交,健脾利濕,祛邪止痛。

4.治法:阿是穴,可用長毫針于病所皮下透刺,用針數量及透刺範圍視皮損面積而定。三陰交先補後瀉,以補為主,余穴均用瀉法。阿是穴留針30~40分鐘,其他穴位15~20分鐘。

上一節 丹毒
癮疹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