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乳癰系指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以致結膿成癰的急性化膿性病證。首見於晉‧《劉涓子鬼遺方》。

乳癰病因較多。常見者為:有因乳頭破損,嬰兒吮乳不能吸空,而致乳汁瘀滯,乳絡不暢,日久敗乳蓄積,釀而成膿;亦有情志內傷,肝氣鬱結,乳絡失和,或產後飲食失節,胃熱蘊滯,阻塞乳絡,均可造成氣滯血瘀,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癰。

《針灸甲乙經‧卷十二》中已提及針灸治療本證:「寒熱短氣,臥不安,膺窗主之」。之後,自唐至明清的醫著多有載述。

現代西醫學之急性乳腺炎與本證相當。

【辨證分型】

乳癰,證見乳房腫脹觸痛,皮膚微紅,繼而硬結明顯,皮膚紅,惡寒發熱,如為肝鬱,脅痛口苦,微熱,煩躁易怒,脈弦,苔白或微黃;胃熱,則胸悶口渴,噁心嘔吐,脈滑散,苔黃或膩。

【治療】

1.治則:疏肝清胃通絡。

2.處方:膻中、肩井、少澤;肝鬱加臨泣、期門;胃熱加合谷、梁丘。

3.方義:膻中乃八會穴之氣會。「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難經》),可清內熱、疏氣機、通乳絡;少澤、肩井乃是古人總結的治乳癰驗穴。期門為肝之募,臨泣為足少陽之輸,兩穴合用,可泄利肝膽鬱結之氣;梁丘為胃經之郄,合谷為手陽明之原,配合運用,能清解陽明胃腑之積熱。鬱結散,積熱消,瘀滯通,當能消腫止痛。

4.治法:期門施平補平瀉法,余穴均用瀉法。少澤,三梭針點刺出血。針前應吸空乳汁。

【古方輯錄】

《千金翼方‧卷二十八》:「灸乳癰妒乳法:灸兩手魚際各二七壯,斷癰脈也」。

《百症賦》:「肩井乳癰而極效」。

《玉龍歌》:「婦人吹乳痛難消,…少澤穴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能調」。

《楊敬齋針灸全書‧下卷》:乳癰腫痛:肩井、乳根、魚際、少澤、合谷、太溪、臨泣。

《針灸大成‧卷九》:「乳癰:針乳疼處、膻中、大陵、委中、少澤、俞府」。

上一節 胸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