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傳染病 » 急性細菌性痢疾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天樞、上巨虛、足三里。

備用穴:高熱加大椎、曲池;嘔吐加內關、中脘;裡急後重加關元、長強;抽風驚厥酌選水溝、十宣、印堂;呼吸衰竭酌選素髎、內關、湧泉、大沖;循環衰竭酌選百會、水溝、十宣、素髎。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2穴,其中上巨虛與足三里可交替輪用。備用穴據症情選用。

普通型治法:以瀉法為主。針刺略深,得氣後,緊提慢按結合捻轉反覆運針,刺激強度可適當增大。留針30~60分鐘,留針期間宜多次運針,增強針感。重症每8小時針1次,輕中症可日針1~2次,症狀緩解改為每日1次,直到痊癒。本病針刺恢復較快,不須計療程。下同。

中毒型治法:除用上法外,應抓住退熱、止痙兩要點。退熱,大椎、曲池均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一般病初起用大椎,熱久者加曲池;止痙,亦宜刺血。呼吸與循環衰竭者,治法可參閱「急性呼吸衰竭」和「休克」。

(三)療效評價

急性菌痢針灸治療治癒標準:(1)臨床自覺症狀完全消失,大便成形;(2)大便鏡檢三次陰性;(3)細菌培養陰性。

針刺治療本病,治癒率在90%以上(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天樞、上巨虛。

備用穴:足三里、關元、氣海。

(二)治法

藥液:以下藥液,任選一種。12.5%氯黴素注射液2毫升加1%普魯卡因注射液2毫升,穿心蓮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當歸注射液,注射用水。

每次選2~3穴,僅取一側。按穴位注射要求,針刺入穴,得氣後略作提插,加強針感,回抽無血,每穴按不同藥物注射劑量,分別注入0.3~1毫升。每日1次,重者日可2次,左右交替。

(三)療效評價

統計261例,治癒率在87~100%之間(8,9,14)。

刮療法

本法主要用於中毒型菌痢。

(一)取穴

常用穴:(1)頸部三道:自風府至大椎一道,風池至大杼左右各一道;(2)背部五道:自大椎至長強一道,大杼至白環俞左右各一道,附分至秩邊左右各一道;(3)大椎、大杼、間使。

備用穴:退熱加神門、內庭、俠溪;止痙加合谷、內關、湧泉、印堂、水溝、百會;呼吸衰竭加素髎、迎香、承漿、少商;循環衰竭加素髎、水溝、百會、內關。

(二)治法

先以三棱針在大椎穴刺血,並於針眼上扣上半個經消毒的花椒皮,以膠布固定,然後針刺大杼、間使,瀉法不留針。繼而應用刮法,具體操作方法是:採用鋁制壓舌板、小瓷盅或瓷匙等作刮器,消毒後蘸少量凡士林,在頸部和背部按上述所示線路,以均勻的壓力,自上至下反覆刮治,直至皮膚出現青紫色或瘀斑。

如1小時內熱不退,加神門、內庭、俠溪等,如出現驚厥、呼吸循環衰竭,均可酌選備用穴。針法上都採取反覆提插捻轉2分鐘後留針,直至症狀緩解。留針期間可多次運針。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68例中毒型痢疾病人,結果痊癒66例(97%)。用此法退熱效果比較滿意(1,2)。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神闕、足三里。

備用穴:中脘、關元、脾俞、腎俞。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必取,據症情酌配備用穴1~2穴。神闕隔鹽灸,布鹽于臍孔厚一毫米或填滿臍孔,上置艾炷,灸2~4壯(每壯用艾約2克左右);余穴用艾卷以雀啄法熏灸,每穴約灸15分鐘,穴區須出現紅暈。每日灸1~2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多用於久痢不止或中毒型菌痢之呼吸及循環衰竭者。救治後者取穴宜多,壯數增加,艾炷亦須增大。對一般急性病例,艾灸也有較好的止痛、止瀉作用(11,20)。

頭針

(一)取穴

常用穴:顳旁二線。

(二)治法

取28號1.5~2寸毫針。以15度角進針。病情急、病程短,腹瀉超過5次者用瀉法:令病人深吸氣時進針,當針刺到蜂窩質層後,即快速捻轉推進。得氣後用力後退,如此反覆運針3~5次,留針2~3小時。病情緩、病程長,腹瀉在4次以下者,用平補平瀉手法:令病人平穩吸氣時進針,針刺入蜂窩質層後,即以緩慢捻轉推進至得氣,再作反覆運針數次,留針1~4小時,上法均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14例,結果治癒93例,有效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2%(13)。

綜合法

(一)取穴

常用穴:天樞、氣海、足三里。

備用穴:神闕、曲池、長強、承山、大椎。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首次僅用針刺法,以28號毫針快速進行,提插捻轉強刺激,不留針。如效不顯,神闕穴加拔罐,余穴留針20~30分鐘,通以脈衝電,頻率5~10赫茲,電流強度以患者可忍受為度,用連續波。一般每日1次,重者日2次。5~10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83例,一療程治癒1264例,占91.5%。余119例轉入藥物治療(15)。

主要參考文獻

(1)瀋陽市傳染病院。針刺刮療對中毒型痢疾高熱昏迷抽搐臨床療效的觀察。遼寧醫學雜誌1960;5:39。

(2)蔡化理。針灸治療中毒性痢疾。全國中西醫結合研究工作經驗交流會議資料選編。人民衛生出版社,1961:255。

(3)彭榮琛。近年來針灸治療痢疾的規律與動態。福建中醫藥1985;16(4):38。

(4)邱茂良,等。針刺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研究。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2,北京。

(5)高國巡。針刺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192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2;2(4):6。

(6)華興邦,等。針刺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腸功能的影響。中國針灸1982;2(3):11。

(7)張濤清,等。針灸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的臨床療效及機理研究。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45,北京。

(8)高樹仁,等,小劑量黃連素穴位注射治療菌痢的近期療效觀察。廣東醫學(祖國醫學版)1965;2:16。

(9)姜洪聲。經穴封閉治療急性痢疾24例報告。浙江中醫雜誌1959;8:38。

(10)陳鞏蓀,等。《耳針研究》。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30。

(11)楊中學。艾灸治療瀉痢的體會。上海中醫藥雜誌1964;6:37。

(12)盛燮蓀,等。隔藥(諸葛行軍散)灸神闕穴治療泄瀉、痢疾經驗。江蘇中醫1963;12:15。

(13)吳新偉,等。頭皮針治療菌痢114臨床分析。中國針灸1991;11(2):11。

(14)張生理。注射用水穴位療法治療急性菌痢108例,四川中醫1987;5(6):18。

(15)李克榮。針刺治療成人急性菌痢1383例療效分析及作用原理的初步探討,中國針灸1990;10(3):1。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