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針灸

(一)取穴

常用穴:三陰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門、足三里。

備用穴:心悸失眠加內關、神門,尿少加陰陵泉、關元,納差加胃俞,腹水加腎俞、水分、三陰交。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3~4個,據症酌加備用穴。背部穴,針刺得氣後,輕刺激施補法1分鐘,即去針,腹部穴宜留針15~20分鐘,用平補平瀉法,四肢穴以中等強度的刺激,施平補平瀉法2分鐘之後,留20~25分鐘。留針期間,每隔5分鐘,行針1次。針後在氣海、關元、肝俞,用艾條熏灸或太乙神針灸半小時,以局部出現紅暈為度。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間隔5~7天,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歷年來以上法治療32例早期肝硬化及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效率在85%左右(1~4)。

穴位敷貼

(一)取穴

常用穴:期門、神闕。

(二)治法

敷藥製備:黃芪、當歸、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配製成膏藥,膏藥攤在8×8平方厘米不吸水的棉紙上備用。然後將膏藥貼在患側期門和神闕。如伴腹水,另加甘遂未1克于膏藥上,每日換藥1次,3個月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34例肝炎後肝硬化患者,結果,患者的主要體征和症狀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治療前後有顯著差異(P<0.05)(5)。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洪友,等。針灸治療肝硬變腹水二例初步觀察報告。福建中醫藥1957;2(4):22。

(2)鄭毓桂,等。針灸治療肝硬變九例的經驗介紹。山東醫刊1959;(1):17。

(3)蘇州市中醫院。針灸治療21例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初步。報道江蘇中醫1961;(3):16。

(4)史奇。針灸治療肝病29例的療效觀察。陝西中醫1981;(針灸增刊):14。

(5)黃琴峰,等。中藥穴位敷貼治療肝炎後肝硬化臨床研究。上海中醫藥雜誌1991;(3):17。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