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消化系統病症 » 消化性潰瘍病
【內容】

穴位埋植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足三里。

備用穴:下脘透鳩尾、胃倉透肝俞、梁門雙透穴。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效不顯時酌加或改用備用穴。皮膚作常規消毒,用0.5~1%鹽酸普魯卡因行局部麻醉,朮者雙手消毒後用1~3號消毒鉻制腸線穿于三角縫合針上,進針透穴後剪斷埋于肌層內,敷蓋無菌紗布3~5日。每次埋線間隔30日。可配合服用痢特靈片(0.1克)、普魯本辛片(15毫克),前3日均日服3次,每次3片;後4日,日服3次,每次2片。共服7日。埋線2~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述方法共治1713例,其中147例配合服藥,余均單用埋線法,結果其有效率85.1%~95.2%,治癒率為28.7~83.8%。對其中318例治癒者作2年以上的隨訪,復發者23例,表明有一定遠期療效(2、3、4)。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中脘、胃倉、脾俞。

備用穴:腹脹加陽陵泉、噁心加肩井、嘔吐加內關。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

每次選3~5穴,以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用5毫升注射器抽吸維生素B1100毫克、維生素B12250微克,充分混合,以4號針頭刺入所選穴位,待得氣後將藥液緩慢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一週。

(三)療效評價

共治90例,經1~4個月治療,痊癒66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8%(5)。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章門、脾俞、胃俞、內關、足三里。

備用穴:公孫、三陰交、梁丘、期門、陽陵泉。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每次取4~5穴。針刺得氣後,一般採用提插捻轉之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療程間停針3天。一般需3~6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91例,結果痊癒22例,顯效23例,有效2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8.9%(6,7)。

穴位磁療

(一)取穴

常用穴:中脘。

備用穴:足三里。

(二)治法

常用穴和備用穴同取。中脘施旋磁法(南極脈動磁場),磁場強度750高斯,治療30分鐘;每日1次;足三里貼敷磁片(表面場強為1000~1500高斯,直徑1.5厘米),均連續治療10日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日,一般需治療3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15例,結果治癒14例,有效1例,總有效率為100%(8)。

主要參考文獻

(1)苗春達。穴注、口服甲氰咪胍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療效比較。中國針灸1990;10(5):39。

(2)程富春,等。以穴位埋線為主治療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36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0;10(1):1。

(3)楊大貴。羊腸線埋藏治療消化性潰瘍147例臨床觀察。河南中醫1990;10(2):22。

(4)李德益,等。穴位埋線治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88例。針灸學報1990;6(4):5。

(5)張書春,等。維生素B1、B12穴位注射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病9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9;9(3):17。

(6)朱江,等。針刺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研究。上海針灸雜誌1983;(3):15。

(7)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針灸科、針灸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50例療效觀察。湖北中醫雜誌1984;(2):50。

(8)魏振義。穴位磁場治療慢性胃炎及潰瘍病38例。針灸學報1990;6(3):20。

上一節 慢性胃炎
胃下垂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