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內分泌、心、交感、神門。

備用穴:皮質下、小腸、腎,心動過速加耳中,心房顫動加心臟點。

心臟點位置:屏上切跡微前凹陷後下緣。

(二)治法

一般心律失常均取常用穴3~4個,酌加1~2個備用穴。中強刺激,留針1小時。如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取耳中為主穴,配常用穴2~3個,留針30分鐘~1小時;心房顫動取心臟點為為穴,加配2~3個其他穴位,留針30分鐘,手法應輕,以防暈針。留針期間,均宜行針2~3次。每日治療1次,重者日可2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63例各類心律失常,平均有效率為58~100%(5,6,9)。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分為兩組。(1)心俞、內關;(2)厥陰俞、神門。

備用穴:早搏加三陰交,心動過速加足三里,心動過緩加素髎,房顫加膻中、曲池。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一組,據症加取備用穴。患者取臥位,背俞穴應在穴之外方2分處呈45°進針,斜刺向脊柱,深1~1.5寸,得氣後,提插捻轉,使針感向前胸放射,以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刺激3~5分鐘起針;四肢及胸部穴位,深刺,予以中強刺激,平補平瀉,留針20分鐘,隔5分鐘運針1次。如為心動過緩,留針5~10分鐘。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顯效:自覺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脈搏、心臟聽診、心電圖檢查正常或基本正常;(2)有效:自覺症狀、脈搏、心臟聽診、心電圖檢查均有好轉;(3)無效:自覺症狀、脈搏、心臟聽診、心電圖檢查均無改變。

針刺治療各類心律失常322例,衝動起源失常顯效率40.6~57.6%,總有效率64.1~84%;衝動傳導異常者顯效率0~10.6%,總有效率19~26.5%(2~4)。

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內關、間使、郄門、三陰交。

備用穴:足三里、心俞、膻中、腎俞。

(二)治法

常用穴交替選用,每次二穴,效果不顯加取備用穴。進針得氣後,接通G6805電針儀,連續波,頻率每分鐘120次,強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通電15~30分鐘。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60例,總有效率71.7%(1)。

耳穴壓丸

(一)取穴

常用穴:心、口、小腸、三焦。

備用穴:皮質下、胸。

(二)治法

一般僅取常用穴,需要時酌加備用穴。在穴區測得敏感點,或根據望診、觸診所得,以麝香虎骨膏(或膠布)剪成0.7×0.7平方厘米之小方塊,將王不留行子貼在所選之穴上,再按壓5分鐘,使耳部發熱潮紅,15~20分鐘後再按壓1次。然後囑病人每日自行按上法壓丸3~4次,發作時立即按壓。3天換貼1次,每次一側耳,兩耳輪換。5~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來治療竇性心動過速。結果顯效22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內關、郄門。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2(每毫升含量50毫克)、2%普魯卡因注射液。兩種藥物交替使用。每次取一穴(雙側),兩穴輪用。每側穴刺入得氣後,注射維生素B10.5毫升或2%普魯卡因1毫升。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治心動過速,亦可用於其他類型的心律失常。治療心動過速34例,有效率為89%(7)。

主要參考文獻

(1)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277~278。

(2)高鎮五,等。針灸治療心律失常16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3;3(6):7。

(3)吳幗如,等。針刺治療心律失常52例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誌1982;(創刊號):29。

(4)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3醫院,等。針刺治療心律失常。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38,北京。

(5)陳鞏蓀,等。《耳針研究》。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156。

(6)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院內二科。耳針治療心律紊亂24例。天津醫藥1976;4(2):77。

(7)徐應抒。穴位注射治療心動過速34例療效報告。新中醫1975;4:47。

(8)李淑萍。耳穴貼壓治療心動過速34例。上海針灸雜誌1971;10(2):5。

(9)渠敬文。耳針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8例。中醫雜誌1989;30(12):6。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