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造血系統病症 » 再生障礙性貧血
【內容】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膈俞、腎俞、膏肓。

備用穴:發燒加大椎、曲池,出血加血海,肝大加肝俞,脾大加脾俞。

(二)治法

藥液:50%胎盤組織液、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

每次選2對主穴,可交替輪用,據症配備用穴。上藥任選一種。用5號齒科注射針頭刺入(背部穴宜向脊柱方向斜刺),至得氣後,以中等強度略作提插,然後推入藥液,胎盤組織液,每穴2毫升,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1毫升。穴位注射要求是:進針宜適當深些,推藥要適當快些,針感要求顯著。穴位注射隔日1次,亦可1日針刺,1日穴位注射。10次為一療程,間隔5天後再進行第二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評定標準:完全緩解:症狀消失,停止一切治療,血象和骨髓象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能正常工作或學習,隨訪2年以上者;基本緩解:血像個別項目未達到正常或骨髓象未檢查,能堅持上班,余同上;明顯進步:症狀消失,不需輸血或停止治療,各項血象比治療前提高2倍以上,病情較穩定,可堅持上班;好轉:臨床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不需輸血,或輸血間隔時間延長,血象較前提高1倍;無效:經2周以上治療無明顯進步者。

以上述標準評判,18例經常規治療加用穴位注射後,完全緩解4例(22.2%),基本緩解4例(22.2%),明顯進步4例(22.2%);好轉4例(22.2%),無效2例(11.2%),總有效率為88.8%。經2~8年隨訪,完全緩解9例,基本緩解2例,明顯進步1例,好轉3例,生存2例,死亡1例。表明有較好的遠期療效(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常用穴:腎俞

(二)治法

取4~6個月水囊引產的新鮮胎兒,在無菌條件下取出胸腺。然後,取一側腎俞穴(男左、女右),消毒、局麻,作一小切口,將胸腺埋入,縫合併以無菌敷料包紮,7~10日拆線。可根據情況,再在另一側腎俞埋藏。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5例,基本治癒4例,緩解5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6.7%(6)。

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

備用穴:(1)腎俞、足三里;(2)膏肓、合谷、血海。

(二)治法

每次必取常用穴,備用穴輪流配用。針刺得氣後,接通電針儀。採用連續波與起伏波交替,頻率為60~200次/分。每次通電30分鐘,電流強度以病人能耐受最大量為限。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隔3~5天後作下個療程。電針期間,除支持療法,停用其他一切治療。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基本痊癒:症狀消失,血紅蛋白達到男12克,女10克,白細胞4000/毫米3,血小板8萬/毫米3,隨訪一年,無復發;緩解:症狀消失,血紅蛋白達到男12克,女10克,白細胞3500/毫米3,血小板程度不同恢復,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繼續進步者;進步:症狀明顯好轉,不輸血,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個月水平增長30%以上,并維持3個月不降者;無效:症狀血象均無改善。

觀察11例,按上述標準,基本痊癒1例(9.1%),緩解2例(18.2%),進步2例(18.2%)無效6例(包括死亡3例,54.5%),其總有效率為45.5%。(4)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榮藩。針灸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報告。廣東中醫1962;(4):26。

(2)吳墅園。以針灸為主治療二例小兒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國針灸1982;(2):46。

(3)孫偉正。國內治療再障性貧血的近況。新醫學1977;8(1):35。

(4)董武成。電針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11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8(5):265。

(5)解放軍60野戰醫院經絡綜合療法研究組。經絡綜合療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18例療效觀察。輸血及血液學1978;(3):17。

(6)梁東浩,等。胎兒胸腺穴位埋藏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新醫學1990;21(11):580。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