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免疫結締組織病症 » 類風濕性關節炎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曲池、外關、陽陵泉、足三里、懸鐘。

備用穴:風池、合谷、血海、陰陵泉、太衝、八邪、八風。晚期加大椎、至陽、筋縮、大抒、曲澤、委中。

(二)治法

常用穴必取,用意氣熱補法:針刺入穴位得氣後謹守勿失,全神貫注于針尖,將針小幅度徐進疾退提插3~5次,以插針結束;然後用拇、食指朝向心方向微捻其針約180度,緊捏針柄,保持針體挺直不顫動,意守針尖,以意行氣至病所後守氣,使氣聚生熱。八邪、八風點刺出血,曲澤、委中刺絡放血;余穴施平補平瀉法。余穴施平補平瀉法。早期患者留針20分鐘,日1次;晚期患者留針40分鐘,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66例,其中臨床痊癒40例,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7.9%(9)。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1)上肢組:曲池、外關、合谷;(2)下肢組:陽陵泉、絕骨、解溪;(3)腰背組:大椎、身柱、大杼、至陽、陽關、命門,或上述穴位之夾脊穴。

備用穴:上肢加八邪、陽溪、中渚、手三里;下肢加八風、復溜、丘墟、照海。

(二)治法

追風速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鳳仙透骨草、骨碎補)。

根據病變部位,每次選常用穴3~6穴,以5號齒科針頭吸入藥液後,快速刺入選定之穴位,得氣後,緩緩推入藥液,每穴注入0.5~0.8毫升。

備用穴主要用於有下列症狀者:關節有灼熱感,指關節腫脹,觸之不熱,苔白,脈弦滑或數者。施以毫針刺,得氣後用瀉法或平補平瀉的手法,留針15~20分鐘,在留針期間,間斷予以運針。穴位注射和針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三個療程後休息2~4周,再繼續治療。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癒:臨床症狀消失,受限關節活動進步,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恢復正常,恢復工作一年以上;顯效:症狀明顯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恢復,能堅持工作;有效:症狀改善,關節活動好轉,實驗室檢查值有反覆;無效:治療前後症狀、體征均無改變。

共以穴位注射法治療650例,按上述評定,基本痊癒75例(11.6%),顯效205例(31.5%),有效為349例(53.7%),無效21例(3.2%),總有效率為96.8%。發現,療效與療程有密切關係,病情短,未用過激素者,療效較好,反之,則差。(4)

溫針

(一)取穴

常用穴:水溝、極泉、委中。

備用穴:(1)上肢組:八邪、陽溪、曲池、陽谷、小海、天井、肩髃、肩髎、肩貞;(2)下肢組:八風、解溪、丘墟、照海、申脈、崑崙、陽陵泉、秩邊、環跳;(3)腰背組:華佗夾脊。

(二)治法

常用穴每穴必取,採用毫針刺,法如下:水溝,進針後行雀啄朮,使局部針感強烈;極泉,將上肢舉過頭取穴,直刺,作提插結合小幅度捻轉,使針感向手指傳導;委中,令患者平臥,直腿抬高約60度,直刺,亦作提插結合小捻轉手法,使針感傳導至足。行針1分鐘即出針,不留針。

備用穴之肢體穴,據病變部位症情,每次選擇8~10對穴位,行溫針法。于上午針刺。預先將艾條切成5厘米長。進針得氣後,將艾條段套在針柄上點燃(注意從上端點燃),待艾條燃盡即去針。為避免燙傷,可用一圓形硬紙片,剪一缺口,套在針下面。

備用穴之華佗夾脊穴,可在下午針刺,用1.5寸28號毫針,針刺時略斜向脊柱,深刺至有阻力感,并明顯得氣時,略略退針,每次選15對夾脊穴,兩側均用,進行排刺,留針15分鐘。

上述針法,每日1次,備用穴輪換進行,12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繼續第二療程,根據症情好轉,可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28例,用類似前述標準評定,基本痊癒104例(19.7%);顯效200(37.8%),有效208例(39.2%),無效16例(3.3%),總有效率為96.7%(5)(8)。

鋪灸

(一)取穴

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之督脈。

(二)治法

藥物:斑麝粉(麝香50%,斑蟊粉20%,丁香粉15%,肉桂粉15%)1.0~1.8克,去皮大蒜搗泥500克,陳艾絨200克。

選三伏天施灸。囑病人俯臥床上,裸露背部,在脊柱上作常規消毒。並於灸穴中線上先敷斑麝粉,再在其上鋪5厘米寬,2.5厘米高之蒜泥一條,蒜泥上鋪3厘米寬,2.5厘米高,截面成等腰三角形的長蛇形艾炷,點燃頭、身、尾三點,讓其自然燒灼。灸完後,繼續鋪艾炷施灸,以2~3壯為宜。灸畢,移去蒜泥,用濕毛巾輕輕揩乾。灸後可起水泡,囑患者不要自行弄破,至第3天用消毒針挑破引流,藥棉揩乾後,塗上龍膽紫藥水(隔日塗1次)。然後復以消毒敷料,用膠布固定,直至結痂脫落為止。灸後1月,須忌食生冷辛辣之品及冷水淋浴等。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癒:關節腫痛消失,功能基本恢復,血沉及類風濕因子恢復正常,停服激素;顯效:關節腫痛大部分消失,功能明顯好轉,血沉正常或明顯下降,類風濕因子陰性,停服激素;有效:關節腫痛及功能均改善,血沉下降,余同治前,且症狀有反覆;無效:無改善。

共治65例,基本痊癒12例(18.5%),顯效21例(32.3%),有效23例(35.4%),無效9例(13.8%),總有效率為86.2%(6)。

綜合法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身柱、神道、至陽、筋縮、脾俞、腎俞、小腸俞、委中、陽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阿是穴。

備用穴:上肢加天宗,下肢加秩邊;腕、踝、肩、膝(耳穴)。

阿是穴位置:關節腫痛處。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8~10穴。針刺手法如下:大椎、神道、身柱、至陽、筋縮、小腸俞、委中,用徐進疾出之瀉法;脾俞、腎俞、太溪用淺刺輕捻之補法;陽陵泉、丘墟用平補平瀉法。足三里施補中有瀉法。備用穴可酌情選用,天宗穴用合谷刺(雞爪刺)法,使感應向肩部放射,秩邊用輸刺法,反覆提插,使感應向下肢放射。

阿是穴,如為腫脹關節,以皮膚針重度叩刺出血。手指腫脹伸屈不利,三棱針刺四縫。耳穴,以王不留行籽貼敷,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在較大關節如腕、踝、肩、膝腫脹處以三棱針點刺出血,并拔罐。

上法每週治療2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2周。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34例,顯效10例(29.4%),有效20例(58.8%),無效4例(11.8%),總有效率88.2%。本法完全按照傳統針法取穴治療,主要適用於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7)。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分區選穴。

1.上肢前區:包括肩前部、上肢內側、手掌部,主要取手三陰經的穴位及患部。

2.上肢後區:包括肩後部、上肢外側、手背部,主要取手三陽經的穴位及患部。

3.下肢前區:包括股前部、膝關節前部、脛前部,主要取胃經、膽經、脾經的穴位及患部。

4.下肢後區:包括髖關節、股後部、窩及腓腸肌處,主要取膀胱經的穴位及患部。

5.足背區:包括足背部和內外踝,主要取胃經、脾經、腎經、膀胱經、膽經的穴位及患部。

2.治法:藥物用防風、麻黃、川芎、透骨草、生地、蘄艾、杜仲、牛膝、木瓜、當歸、川椒、寄生各12克。用具為竹罐(以四川產淡竹製作),長4~6厘米,內徑1~4厘米數十雙;特製的梅花針式三棱針以及一用來叩擊針柄的針槌。

(二)治法

令病人取適當體位,根據具體情況從上述五區中選擇有關治療穴區。

1.刺法:常規消毒皮膚,左手持針柄,使針尖貼近皮膚,右手握針槌叩擊針柄前端,叩到即可,使針尖刺入皮膚後馬上提起,相當於皮膚針彈刺。刺激量分為二種:重刺激,叩刺後馬上出血,主要用於體質好、症情重、肌肉豐厚處;輕刺激:叩刺後不出血,須待拔罐後才出血,主要用於體質差、症情輕、肌肉淺薄處。每次治療叩刺次數一般依據病變部位大小決定,前者多而後者少,平均約數十次左右,每次出血數毫升至十數毫升。

2.拔罐法:先將前述之中藥用布包好,以涼水浸泡,然後放入開水內煮15分鐘,再將竹罐放入中藥水內煎10分鐘即可使用,水溫宜降至65~75℃左右為合適,過低不易吸附,過高則易造成燙傷。可根據部位、病情及病程,病人耐受能力適當調節水溫。操作時,將煮好的竹罐迅速倒掉藥水,用乾熱毛巾擦乾罐口後,立即將其扣在刺絡之處。留罐15~20分鐘,以針孔出血、局部深紅為度。取罐後宜用消毒敷料擦淨血跡,進行消毒,以防感染。

每次取1個區(雙側)即可,一般每週治療兩次,10次為一個療程,三個療程後休息兩周,如體質強壯,病情較重或多關節受損時,每週治療三次。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35例,結果臨床控制(臨床症狀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恢復)10例;顯效(關節疼痛腫脹明顯減輕,功能障礙明顯改善)13例;有效(關節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有一定程度改善)8例;無效(治療前後無變化)4例。總有效率為88.5%。(10)

主要參考文獻

(1)徐春為。風濕樣關節炎的針灸治療。新中醫藥1955;(5):87。

(2)唐天祿。蜂毒穴位注射液治療風濕症及類風濕性關節炎62例療效初步觀察。上海中醫藥雜誌1964;(11):28。

(3)高大海。電熱灸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15例。陝西中醫1984;5(9):36。

(4)金伯華。穴位注射治療痹症65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7;7(6):11。

(5)孫麗琴,等。溫針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初探。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126,北京。

(6)羅詩榮,等。鋪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65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8;8(2):8。

(7)奚永江,等。針刺治療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34例臨床觀察。上海針灸雜誌1985;(4):7。

(8)孫麗琴,等。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43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2;12(1):9。

(9)張智龍。意氣熱補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66例臨床觀察。天津中醫1990;(4):23

(10)朱江,等。竹管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5例。上海針灸雜誌1991;12(1):1。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