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皮膚針

(一)取穴

常用穴:脊柱兩側。

備用穴:頭部、後頸部、兩手掌之大小魚際。

(二)治法

上述部位均取,重點叩刺胸椎8~12及骶椎之兩側。用皮膚針叩刺,手法輕度或中度。先從頸椎開始,自上而下叩刺兩遍。然後在胸椎8~12作橫行刺,每橫行部位三針;在骶椎叩刺3~4遍。餘部位按常規刺法。每日或隔日1次,18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一週。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療208例,結果治癒18例,顯效104例,有效42例,無效44例,總有效率為78.8%。病程短者療效好,病程長者療效差(2,3)。

耳穴壓丸

(一)取穴

常用穴:心、緣中、神門。

備用穴:腎、皮質下、陽性反應物、內分泌、脾。

(二)治法

一般僅取常用穴,效不顯時加選備用穴。壓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綠豆或冰片(預先制備成米粒大之顆粒),貼壓于雙側穴上。然後按壓1分鐘,使耳廓充血發熱。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耳穴3~5次,睡前必須按壓1次,時間約1~2分鐘。隔日換貼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398例,結果臨床痊癒120例,顯效167例,有效93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95.4%(4~6)。

耳穴埋針

(一)取穴

常用穴:心、腎、神門、枕、皮質下。

備用穴:胃、肝、脾。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效不顯時,酌加備用穴。嚴格消毒耳穴後,將撳釘形皮內針埋入,上以膠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4次,以感到輕微疼痛、脹、發熱為佳。每次一側耳,雙耳交替。5~7天換埋針1次,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以埋針法治療191例,結果臨床痊癒84例,有效84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87.9%,臨床對比觀察發現,其療效優于服西藥者,且單側埋針與雙側同時埋針的療效基本相同(7,8)。

刺血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備用穴:內中魁。

阿是穴位置:多位於兩耳根之上半部。

內中魁穴位置:手中指掌側正中線,近指側節橫紋中點一穴,前後1分各一穴,左右共六穴。

(二)治法

先以耳穴探測儀或探測棒在耳根部仔細測出敏感點,做好標記。常規消毒後,用消毒彈簧刺針或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如綠豆大。每次只刺一側,每日或隔日1次,兩耳交替。治療時間以上午或下午為佳,夜晚進行者效果較差。療效不顯者可加刺另一側之內中魁穴。5~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254例,顯效150例,有效8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7%(9)。

主要參考文獻

(1)韋有根。神經衰弱症和針灸療法。大眾針灸,1955;(2):13。

(2)孫惠卿。梅花針治療神經衰弱。浙江中醫雜誌1959;(7):47。

(3)黃美茜。梅花針治療神經衰弱一百例分析。福建中醫藥1960;(4):22。

(4)賀亞紅。耳穴貼壓治療失眠200例。中國針灸1989;9(2):38。

(5)吳錫強,等。耳壓冰片治療失眠92例。中國針灸1987;7(4):54。

(6)楊煿,等。耳穴壓丸治療不寐100例療效觀察。湖北中醫雜誌1986;(6):42。

(7)肖彬秀。耳針埋藏治療失眠91例。湖北中醫雜誌1987;(1):6。

(8)王如萍。耳針包埋治療失眠100例初步分析。新中醫1982;(6):28。

(9)曹會卿。針刺耳根敏感點治療失眠症254例。中醫雜誌1982;23(9):22。

上一節 癔病
慢性腎炎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