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神經幹刺法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備用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後緣後約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僅取常用穴和合谷穴,餘穴據症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并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幹。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朮者手中有韌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採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後,表情肌可出現鬆弛(面癱)。其餘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鐘,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後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後如出現眩暈,嘔吐等併發症,休息1~2小時即恢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患側面肌輕度無力,抽搐停止;無效:抽搐次數或程度略有改善或無改變。

共治110例,顯效107例(97.3%),無效3例(2.7%),總有效率為97.3%。通過隨訪發現,平均有效時間約在10月左右,最長有達28月的(4~6)。

穴位埋植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為面肌痙攣之板機點。

(二)治法

先將患側面部作常規消毒,然後用皮膚針輕輕叩打該側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覆仔細彈刺。當叩打至某部位,出現針尖一觸,立發痙攣現象時,即在該處埋撳針1支。3日後取掉所埋撳針,繼用前法,尋得阿是穴後再埋針。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三)療效評價

按類似以上標準評定,共治45例,控制35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10)。

叢刺法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

備用穴:四白、魚腰、攢竹、迎香、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部痙攣之起動點。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必取,用叢刺法。方法為取30~32號毫針(0.5~1.5寸長)15~30枚。淺刺入阿是穴,採取密集排針,或散刺(其間隔為0.5~1厘米寬),應使針尖的皮膚突起,形成一個小丘,并使針體懸吊而不下落。備用穴則在面肌痙攣附近取2~3穴,亦宜淺刺。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針刺時,患者有輕微痛感,部分病人針刺部位有微微發熱感,或皮膚充血發紅,均屬正常現象。

(三)療效評價

以類似前述標準評定,共治30例,控制為18例(60.0%),顯效5例(16.7%),好轉7例(23.3%),有效率達100%。本法簡便易行,而堅持治療是取得療效的關鍵(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翳風、頰車、太陽、地倉。

備用穴:瞳子髎、顴髎、合谷、陽陵泉、風池。

(二)治法

混合注射液(苯巴比妥鈉加1%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32磷酸鉻鹽(放射性膠體)。

藥液:每次選常用穴1~2次,備用穴1~2穴。上述藥液任選一種。第1組藥物,取苯巴比妥鈉注射劑0.1克加1%鹽酸普魯卡因1毫升混合後作穴位注射。第2組藥液,採用頭皮針頭注射,針頭插入穴位後,可上下緩緩提插,但不捻轉,待病人得氣後,將藥液緩緩注入,每穴注入0.1~0.2毫升(約含10~20微居里)的無菌膠體32磷酸鉻鹽溶液。

第1組藥液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2組藥液每週1次,連續2次為一療程,隔15天後再作另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穴位注射法可治療134例,以類似前述標準評定,控制為26例(19.4%),顯效64例(47.8%),好轉41例(30.6%),無效3例(2.2%),總有效率為97.8%(8,9)。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夾承漿透承漿、承漿透地倉,地倉透迎香,顴髎(或太陽)透下關,四白(或攢竹)透睛明。

備用穴:風寒滯留:合谷透勞宮、太衝透湧泉;陰虛陽亢:復溜透跗陽,神闕。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備用穴據症酌加。以28~30號毫針透刺,進針後捻轉1分鐘,留針1~2小時,每20分鐘行針1次;神闕用隔鹽灸3~5壯。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結果,痊癒26例,顯效25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2%(11)。

主要參考文獻

(1)馬敏。皮內埋針治療一例面肌痙攣。針灸雜誌1965;(1):23。

(2)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31。

(3)于書壯,等。行氣法治療面肌痙攣102例臨床分析。中國針灸1982;2(4):17。

(4)張風池。針刺面神經幹治療面肌抽搐八例報告。中華口腔科雜誌1980;15(1):55。

(5)周耀華。針刺面神經幹治療面肌抽搐67例觀察。中華口腔科雜誌1980;15(3):169。

(6)徐文亮,等。針刺面神經幹治療面肌痙攣41例報告。安徽中醫學院學報1986;(2):42。

(7)霍金山,等。淺刺皮部治療面肌痙攣30例臨床總結。中醫雜誌1983;24(1):60。

(8)肖鎮祥,等。穴位注射苯巴比妥鈉治療面肌痙攣100例。中國針灸1982;2(6):20。

(9)張鳴九。穴位注射放射性膠體32磷酸鉻鹽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臨床初探。上海針灸雜誌1985;(3):27。

(10)杜元灝,等。撳針治療面肌痙攣45例。陝西中醫1990;11(12):554。

(11)高洪寶。穴位透刺法治療面肌痙攣68例臨床觀察。針灸學報1990;6(3):7。

上一節 面神經麻痹
三叉神經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