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之一:腦出血)

(一)取穴

常用穴:水溝、內關、十二井、神闕、天突、三陰交、百會。

備用穴:合谷、足三里、太衝、委中、極泉、風池、翳風。

(二)治法

在急性期的昏迷階段和病情相對穩定的階段其取穴及操作有所區別,下面分述之。

昏迷階段治法:先重按天突,繼由華蓋直至膻中,自上至下按壓3~6次,以防窒息。然後取常用穴4~5穴,據證酌加備用穴。閉證,三棱針十二井刺血;脫證,神闕隔薑灸,艾炷如棗核大,壯數不拘,直至神清,余穴均以短而輕的提插結合捻轉之法,持續運針1~2分鐘,去針。

穩定階段治法:先刺雙內關,直刺1~1.5寸,施提插結合捻轉瀉法,運針1分鐘,復刺水溝,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震顫)法瀉之,至流淚或眼球濕潤為度;刺三陰交,針尖向後斜刺,與皮膚呈45度角,進針1~1.5寸,提插補法,至病人下肢抽動3次為度。極泉,直刺進針1~1.5寸,提插瀉法,至上肢連續抽動3次為度,尺澤同極泉。委中仰臥抬腿取穴,進針1~1.5寸,採用提插瀉法,以下肢抽動3次為度。針風池,針尖向結喉,進針1.0~2.0寸。採用快速捻轉手法,運針半分鐘。針刺翳風,同風池。針合谷,針尖斜向三間,第二掌骨下緣部位,採用提插瀉法。每日針2次。

腦出血的操作手法,一般要求輕捷熟練,用弱刺激;症情穩定,情況較好的病人可酌用中強刺激或強刺激。除極少數穴位外,均不留針。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測量血壓,如血壓明顯升高者,操作需謹慎,必要時暫停針刺。

(三)療效評價析:可分兩種情況。

一為急性發作的昏迷階段,以針灸為主治療。共觀察85例,有效54例(63.5%),死亡31例(36.5%)(2,3,8)。

一為發病1~4周左右,病情漸趨穩定,單純採用針灸治療。

療效標準:(1)臨床治癒:思維正常,語言清楚,肢體功能基本恢復;(2)顯效:思維正常,語言、上肢及下肢有一項恢復不完全;(3)好轉:病情有進步,意識、語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的恢復。

治療54例,據此標準,痊癒28例(51.8%),顯效15例(27.8%),好轉11例(20.4%)(9)。

體針(之二:腦出血)

(一)取穴

常用穴:風府、啞門。

備用穴:意識障礙加腦清、百會、人中;血壓高加曲池、太衝;大小便障礙加秩邊、陰陵泉;上肢癱加肩髎、肩髃、尺澤、外關、二間;下肢癱加環跳、風市、陽陵泉、三陰交。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據症酌加備用穴。從急症入院起,每次選1常用穴,兩穴交替,以得氣為度(昏迷患者,進針深度以不起過頸圍的12~14%為宜)。備用穴每次取6~10個,一般用針刺之法,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如為閉證,可用三棱針點刺井穴出血;如為脫證,可艾卷雀啄灸足三里、氣海。待症情穩定,用G6805電針儀通電10~20分鐘。每日1次,14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46例,臨床治癒15例,顯效8例,有效15例,死亡8例,有效率為83.6%(14)。

體針(之三:腦梗塞)

(一)取穴

常用穴:內關、水溝。

備用穴:極泉、委中、三陰交、尺澤;假性球麻痹加風池、翳風。

(二)治法

先取常用穴,根據病情輕重和突出和症狀表現,加取備用穴。操作手法與腦出血穩定階段所用針法一致。每日1~2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本法被稱為醒腦開竅法,治療急性腦梗塞及後遺症期患者617例,按上述腦出血穩定階段療效標準,臨床治癒率為59.3%,總有效率達99.4%,其中,發病1~10天的399例,臨床痊癒253例(63.41%),總有效率達99.3%。通過針刺前後電生理測定,證明本法有鎮靜、降壓、解痙、甦醒的作用(10)。

體針(之四)

(一)取穴

常用穴:百會、肩髃、曲池、外關、合谷、陽陵泉、絕骨、湧泉。

備用穴:足三里、太衝、豐隆。

(二)治法

每次取4~5個常用穴,酌配1~2備用穴。深刺後採取提插加捻轉的平補平瀉之法,運針2分鐘,留針30分鐘,間隔5~10分鐘行針1次。每日針1~2次。

(三)療效評價

以此法治療69例急性腦梗塞病人,有效率為92.31~93.3%(6,7)。

頭針(腦梗塞)

(一)取穴

常用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

(二)治法

每次選用2~3區,均針癱瘓肢體之對側穴區(足運感區可雙側同用)。在所選定的刺激區域,分開病人頭髮,常規消毒後,採用28號25~3寸長毫針沿頭皮斜刺,依一定方向刺至該區應有的長度。以每分鐘240~260次頻率持續捻針3~5分鐘,最好能使患側肢體出現麻熱感、抽脹感或出汗,留針15~20分鐘,中間再捻針一次。

(三)療效評價

應用此法治病急性腦梗塞病人497例,有效率為95.0%,其中基本痊癒175例(35.2%)。頭針和體針之間,療效有無差異有人認為無差異,亦有人提出體針效果優于頭針,但多數人主張:二者結合,療效更佳(11~13)。

眼針(腦梗塞)

(一)取穴

常用穴:上焦、下焦。

(二)治法

常用穴均取,以患側為主,可根據情況配合健側。先用點眼棒或三棱針柄在眼周眶區的範圍內,輕輕按壓穴區,以出現酸、麻、脹、重或發熱、發涼及有舒適感處作為刺激點。針刺時,以左手指壓眼球,使眼眶皮膚繃緊,右手持32號5分毫針,輕輕刺入,在經區界限內沿皮直刺或橫刺,不用手法。根據症情,順著眼針經穴分佈順序進針為補,反之為瀉,留針5~15分鐘,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本法只限于神志清楚,肌肉、肢體均未變形,肌力在0~3度的急性腦梗塞患者。共治453例,總有效率在97%左右(痊癒率23.1%)(15,16)。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胸椎2~8夾脊穴,腰椎1~5夾脊穴。

(二)治法

令患者取臥位或正坐位,選取上述穴位,常規消毒後,迅速將針刺入皮下,然後針頭斜向椎體緩慢深刺,當有麻脹感覺時立即停止進針,并將針退出。然後以閃火法在針刺部位上拔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4例,結果基本痊癒(肢體功能大部分恢復,生活自理,並能做輕微勞動)59例,顯效(肢體功能恢復,可扶杖行走,生活可自理)19例,有效(肢體功能部分恢復,尚不能生活自理)2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1%(17)。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明德。危重之中風證治癒之報告。針灸雜誌1951;1(4):23。

(2)王文錦。針灸配合中藥治療急性腦出血昏迷34例臨床初步觀察。中醫雜誌1959;10:51。

(3)黃羨明,等。40例中風辨證論治的體會。上海中醫藥雜誌1964;(1):13。

(4)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18~319。

(5)李惠芳,等。頭針及針灸治療腦血管病偏癱318例療效分析(附一例報告)。北京醫學1980,(4):256。

(6)蔣樹達,等。針刺治療急性中風病人的療效和血液流變學變化的觀察。中國針灸1983;3(6):1。

(7)邱茂良,等。針刺對中風患者腦血流圖與血液流變學等治療後的變化觀察。中醫針灸1984;4(2):1。

(8)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針灸科。針藥并施治療中風病140例臨床總結。中醫雜誌1959;12:11。

(9)石學敏,等。針刺治療腦出血54例臨床分析。中國針灸1984;4(5):11。

(10)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腦血管病組。醒腦開竅針刺治療腦梗塞617例的臨床觀察。雲南中醫雜誌1982;2:28。

(11)太原鐵路中心醫院。頭針療法經驗選編(一),1977:46。

(12)王燕思。頭針治療腦血栓形成59例。中國針灸1982;2(3):48。

(13)大連鐵路醫院內科。頭針治療急性腦血管疾病200例。遼寧醫藥1977;2:28。

(14)李定明,等。以風府啞門為主針刺治療腦出血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7;7(3):1。

(15)彭靜山,等。眼針治療中風242例臨床觀察。遼寧中醫雜誌1983;(11):30。

(16)彭靜山,等。眼針對偏癱預後的探討。遼寧中醫雜誌1984;(9):42。

(17)趙國志。針刺加火罐治療偏癱104例。中國針灸1989;9(2):12。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