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針灸

本法主要治療食道癌及胃癌。

(一)取穴

常用穴:(1)大椎、身柱、神道、靈台、夾脊胸8、脾俞、胃俞、足三里;(2)中脘、章門、足三里、行間、三陰交、膈俞、豐隆、公孫。

備用穴:食道上段癌加天突、璇璣、華蓋;食道中段癌加紫宮、玉堂、膻中;食道下段癌加鳩尾、巨闕、中庭;胃癌加上脘、中脘、下脘。另可配相應部位之華佗夾脊穴(食道上段:夾脊頸6~胸2;中段為夾脊胸3~6;下段夾脊胸7~10;胃癌為夾脊胸11~12)。

(二)治法

常用穴第1組為麥粒灸,每次取督脈穴2個或肢體穴1對。艾炷為麥粒大,以純艾製成,用著膚灸(化膿灸法)。選定穴後,用蒜汁塗穴,粘住艾炷,施灸。為減輕疼痛,可用手在穴旁輕拍,一炷灸完再接一炷,每次灸7~9壯。灸完以生理鹽水揩淨灰燼,貼以灸瘡膏,使其化膿。隔日灸1次,可順次選穴,共6次灸畢為一療程。常用穴第2組為針刺,每次選1~2穴,并據病變部位酌加備用穴。用26號2寸毫針,採取提插不留針手法,體弱者施弱刺激,小提插約10~20次,刺激時間為10~20秒;體強者施重刺激,大提插30~40次,刺激時間為30~40秒;一般用中等幅度提插,約20~30次,刺激時間為20~30秒。每週針3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2周。兩組可交替進行,亦可單用一組,視病人症情而行。

第二療程僅取備用穴,其中華佗夾脊穴用針刺法,手法同前。餘穴用藥餅灸法。

藥餅制備:白附子、乳香、沒藥、丁香、細辛、小茴香、蒼朮、川鳥、草鳥各等分。共研成細粉,加蜂蜜、蔥水調和捏成藥餅,大如5分硬幣,2分厚,中穿數個小孔。

第二療程應在麥粒灸化膿期或針後2周進行,每次據病灶所在部位,選取3穴。灸時,餅下墊丁桂散少許,上置艾炷,灸3~5壯。艾炷大小據症情而定。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停針灸2周,第三療程可用針刺常用穴第2組加藥餅灸備用穴同時進行,亦為10次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臨床痊癒:飲食正常,身健壯,X線造影癌瘤完全消失,食道脫落細胞檢查,癌細胞消失;有效:吞嚥困難症狀明顯緩解,能進食半流或普通食物,X線造影癌瘤病變部位明顯縮小,癌細胞未消失,或食管脫落細胞檢查,癌細胞暫時消失但癌瘤病區無縮小;無效:症狀未見改善或反有惡化。

共治353例食道癌、胃癌。其中50例,配合內服中藥等,有效24例(48.0%),無效26例(52.0%),有效率為48.0%。303例為配合放療、化療、手術、中藥等法。其中,6例早期患者,5例臨床痊癒,1例有效;297例晚期病人,癌瘤暫時消失率為0.99%,癌瘤縮小率為1.65%,而症狀有效率為96.37%(2~4)。

電熱針

本法主要治療皮膚癌。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淺表惡性腫瘤局部。

(二)治法

據腫瘤的大小,在腫瘤局部以每平方厘米2支針的密度進針,進針方法可以採取單刺、傍針刺、齊刺、揚刺或叢刺等法。進針前先在局部作常規消毒,用2%利多卡因1~4毫升局部麻醉。進針後,接通電熱針儀,電流強度在100~140毫安之間。進針20分鐘後,開始測量腫瘤表面之溫度,溫度控制在43~50℃之間,留針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按國際抗癌聯盟制定的實體瘤的療效標準。完全緩解:治療期間腫瘤的跡象全部消失;部分緩解:腫瘤消失超過50%(兩個直徑的乘積),治療期間未出現新腫瘤的跡象;改善:腫瘤的縮小少于50%(兩個直徑的乘積);無變化:治療期間腫瘤無變化。

共治10例皮膚癌(包括皮膚鱗癌、惡性組織細胞癌、角化上皮細胞癌等),結果4例完全緩解(40.0%),3例部分緩解(30.0%),2例無變化(20.0%),1例死亡(10.0%),有效率為70.0%(5)。

電鍉針

本法主要治肺癌。

(一)取穴

十二井穴。

(二)治法

每次在十二井穴中取1對,用電熱鍉針具激發感傳,氣至病所。療時室溫在20~25℃,穴位溫度應在20℃以上。鍉針尖溫度在35~38℃左右,或調至可耐受為度。針尖刺激時,方向應指向病灶部,刺激強度以舒適為宜,頻率1~2次/秒,刺激1~2分鐘。如出現感傳,但傳道不遠者,可在感傳所達到的穴位刺激,進行接力。如無感傳可將頻率迅速調到3000~4000次/分,此時如出現感傳,再緩調至500次/分,多可使感傳繼續延伸。如再無感傳,先將強度調節到零位,再增大強度,使穴周微見肌跳,無痛,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在此基礎上再增加頻率,多可激發感傳。每日1次,每次激發1條經,6~12次為一療程,停針3天,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臨床症狀、體征明顯好轉,可進行一般工作,肺部腫瘤縮小或消失;有效:臨床症狀和體徵均減輕;無效:治療後症狀、體征無改善或死亡。

共治肺癌14例,結果顯效4例(28.5%),有效7例(50.0%),無效3例(21.5%)。總有效率為78.5%。本法關鍵在氣至病所。對肺癌患者有改善睡眠,增加體重和延長生存期等作用(6)。

綜合法

本法主要用於抑制肝癌、肺癌及胃癌之疼痛。

(一)取穴

常用穴:百會、內關、大椎、阿是穴、神門(耳穴)、足三里。

備用穴:肝癌加肝炎點、肝俞、腎俞;肺癌加肺俞、風門、定喘、豐隆:胃癌及胰腺癌加陽陵泉、胃(耳穴)、胰膽(耳穴)。

阿是穴位置:痛點。

肝炎點位置:右鎖骨中線直下,肋弓下緣2寸處。

(二)治法

藥液:20%胎盤組織液。

每次取常用穴3~4穴,備用穴酌加。採用不同穴位刺激方法治療:大椎、足三里,用穴位注射法。以20毫升注射器,抽取藥液4~6毫升,分別注射于上穴中。耳穴用磁珠(300高斯)。阿是穴用磁片貼敷(磁場強度1500~2000高斯,直徑2毫米~3厘米不等圓片),在痛點即阿是穴貼敷時,應分別在痛點上或附近放置,如同時貼敷2塊或以上時,以互不吸引的距離為準,或痛區軀體前後對貼,貼時要注意N極和S極相對,才能形成磁場,最後用膠布固定。余穴用針刺法,緩慢進針,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1小時。如為肝癌,可輪流捻轉3次後退針。上述方法,穴位注射為隔日或隔2日1次,穴位貼敷為每週1~2次,針刺為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有效:疼痛消失或減輕;無效:不能止痛或有增無減。

共觀察49例,均有不同程度減輕,止痛時間可達10小時以上。另有34例肝癌患者,經穴位注射配合中西藥物,疼痛增多得以控制,且其中2例佔位病變消失,另3例帶病生存9月~4.5年(7~10)。

主要參考文獻

(1)秦正生。用金針治癒乳癌之驗案三例。現代醫藥雜誌1951;(15):16。

(2)朱汝功,等。針灸結合中藥治療食道、胃癌臨床及免疫指標初步觀察。中國針灸1982;2(1):22。

(3)崔開賢。針刺治療食道癌、胃癌30例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7;7(2):7。

(4)趙文生。針刺配合治療食道癌303例臨床觀察。北京中醫1987;1(1):36。

(5)李漢友。電熱針治療菜花樣增殖型皮膚癌10例報告。中醫雜誌1988;29(3):52。

(6)李承光,等。氣至病所治療肺癌的初步研究。中國針灸1989;9(3):24。

(7)陳毓芬。針刺和穴位注射止癌痛的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8;8(5):30。

(8)王秀秀。磁鐵片貼敷對肺癌患者止痛作用療效觀察。北京中醫1985;(5):55。

(9)熊裕家。針刺對肝癌止痛作用的觀察。湖北中醫雜誌1986;(6):43。

(10)陳毓芬。針刺穴位注射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中國針灸1989;9(3):27。

上一節 精液異常症
放射反應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