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外科炎症 » 急性炎症
【內容】

針灸

(一)取穴

常用穴:上肢:曲池、合谷;下肢: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軀幹:脊柱點、委中;手部:靈台;足部:行間。

備用穴:上肢:手三里、內關、阿是穴;下肢:髀關、風市、阿是穴:軀幹:環跳、秩邊、阿是穴;手部:合谷、阿是穴;足部:三陰交、阿是穴;發熱:大椎、曲池。

脊柱點位置:後溪穴直後2分。

阿是穴:病灶區。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以26~30號毫針,進針後針尖指向病灶區,反覆提插捻轉使針感最好能向病所方向傳導,然後以涼瀉法,大幅度行針半分鐘~1分鐘,留針20分鐘後出針。阿是穴根據症情或以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火罐吸出膿液;然後,將純艾20克置於溫灸器內(亦可用艾卷),點燃以迴旋法熏灸病灶20分鐘。一般每日1~2次,重者6小時1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15例,其總有效率達96.3~97%(4,5)。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八髎、曲池、足三里。

(二)治法

一般常用穴均取,非手術炎症感染者只取雙側曲池穴。八髎穴,用28號3~3.5寸長之毫針,刺入皮下緊貼骶骨,自下髎經中髎、次髎,貫穿至上髎,大工捻轉加小提插,強手法運針1分鐘,即去針。曲池、足三里,均須深刺1.5寸左右。運用三進一退之法,即每進針半寸捻轉加小幅度提插數次,如是三次,大家到要求深度後一次退至皮下,反覆運針几次後,迅速去針,并按厭針孔。在手術結束時,即針八髎、足三里,次日開始僅針曲池,上下午各1次,連續3~7天,如症情改善不滿意,可繼續延長時間。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婦產科術後和炎症感染病人。共觀察366例,總有效率98.1%,總平均住院日期為8.6天(7)。

拔罐

(一)取穴

常用穴:根據病灶所在部位選定。大椎:主治頭、面及頸部感染;肩胛間區(即相當於4~6胸椎與肩胛骨內緣之間):主治手指及上肢感染;上髎:主治足趾、下肢及臀部與會陰部感染;對應區:胸、腹部軟組織感染在背、腰部相對應的區域取穴。

(二)治法

據治療部位,令病人取適當體位。腹部以上的宜取坐位,臀部及會陰以下的採用俯臥或側臥位。選准穴位,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將其輕刺三下(出血,不出血均可),隨即以貼棉法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注意扣罐時一定要將三個針眼扣在罐內。留罐10~15分鐘。時間不可太短,以免影響療效,一般要求吸拔區域皮膚呈深紅色。每日一次,第二次吸拔時,可將位置略作移動。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用上法共治療81例,以紅、腫、熱、痛急性炎症消失,局部功能恢復正常為治癒。結果全部獲愈。其中,一次治癒38例,二次治療27例,三次11例,四次至六次5例。平均拔罐1.8次(9)。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上述常用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局部或疼痛點。

(二)治法

以阿是穴為主,酌加經穴。用輸出功率2~7毫瓦之氦氖激光治療儀,波長6328,以原光束直接照射穴點,光源與照射部位距離20~40厘米。照射劑量據不同病種靈活掌握,每穴分別照射3~5分鐘或6~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253例(部分為慢性炎症),總有效97%~100%(3,6)。

主要參考文獻

(1)附一院物理治療科。青黴素穴位注射治療急性炎症四例報告。武漢醫學院學報1959;1:58。

(2)昆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組。針刺的抗炎作用及其機制的探討。雲南醫學雜誌1960;2(3):23。

(3)何金貴,等。CD-2氦氖激光儀照射穴位治療感染傷面91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3;3(3):11。

(4)山東文登整骨醫院。針刺抗炎(附607例)。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71,北京。

(5)解放軍第219醫院。針刺抗炎408例的方法及療效觀察。新醫藥學雜誌1977;10:41。

(6)葉廷珧。光針(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抗炎197例療效觀察。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107,北京。

(7)張佐民。針刺消炎366例。同(4),1979:71。

(8)

(9)李源溫,等。針刺拔罐治療軟組織感染81例。山東中醫雜誌1990;9(3):27。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