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外科其他病症 » 手術後腹脹
【內容】

針灸

(一)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中脘。

備用穴:內庭、商丘、內關。

(二)治法

僅取常用穴,效不佳時酌配1~2個備用穴。快速進針,針尖指向病所。得氣後,令病人深呼吸數次,繼而行捻轉提插,中等刺激強度。留針15~30分鐘。與此同時,中脘穴加用艾捲回旋灸,至皮膚潮紅。足三里穴亦可作穴位注射,每穴注入新斯的明0.25毫克。

(三)療效評價

共觀察130例(次),有效率在82.8~100%之間(6~10)。

穴位敷貼

(一)取穴

常用穴:神闕。

(二)治法

敷藥製備:肉桂、吳茱萸各等份,研未過120日篩,用適量凡士林調膏備用。先將臍部洗淨拭乾,把適量藥膏深于紗布上,稍烘熱貼于穴區,24小時換貼1次。

(三)療效評價

以此法治療闌尾術後腹脹患者,結果,出現肛門排氣時間為16~40小時,平均23小時,而對照組為41小時(6)。表明本法有較好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文質。針刺治療五項手術後併發症的初步觀察。中華外科雜誌1959;5:462。

(2)李濟民,等。針灸療法在婦產科臨床上的應用。中華婦產科雜誌1959;1:8。

(3)張沛川,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療手術後腹脹的初步報告。天津醫藥雜誌1965;10:778。

(4)王學中。針刺治療術後腹脹26例臨床療效觀察。中醫藥學報1983;1:36。

(5)游志紅。針刺治療闌尾炎術後腹脹療效觀察。江西中醫藥1983;6:35。

(6)龔旭初,等。桂黃膏敷臍對闌尾切除術後腸功能恢復療效觀察。北京中醫1990;(5):26。

上一節
手術後疼痛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