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胎位異常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不正,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胎位異常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等。以臀位多,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著重要的意義。

應用針灸糾正胎位預防難產在我國古籍早就有記載。如《類經圖翼‧十一卷》指出:「至陰,三棱針出血,橫者即轉直」。尤其是灸法更用於分娩過程中的轉胎:「一治橫逆難產,危在頃刻…急于本婦右腳小指尖灸三壯,炷如小麥,下火立產如神」(《類經圖翼》)。現代用針灸轉胎始于50年代,自1960年起,即有大量關於艾灸至陰穴糾正胎位的臨床報道。80年代以來又增加體針、耳針及激光穴位照射,電針等法,效果亦佳。但就總的情況而言,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則以至陰最理想。針灸一般用於4不孕29~40周的各類胎位異常的孕婦,有效率在85~95%左右,矯正後的復變率約10%。但再次治療後仍能轉為頭位。國外報道異常胎位自然轉正率為60%。表明針灸療效確切,且無任何不良副作用。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