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疾病防治 » 病症治療 » 婦產科病症 » 外陰白色病變
【內容】

外陰白色病變,亦稱慢性外陰營養不良,系指一組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以外陰乾痒,出現白色斑片并逐漸表面角化、粗糙變硬乃至皸裂為主要臨床表現。可分增生型、硬化苔蘚型及混合型三型。以30歲以上婦女多見。本病病因不明晚期少數可發生癌變。現代西醫學以往主張手術,但復發率甚高。目前多採取局部用藥治療,有一定效果。

針灸治療本病,在古文獻中未查閱到有關記載。現代較早的報道,見於70年代末(1)。從80年代開始,不少單位開展對本病的治療並且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針灸之法上,除了採用常用的毫針刺、艾灸、耳針、穴位注射、穴位激光照射等外,還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挖掘民間傳統的麻線灸法,配合中草藥外用,效果較好(2);又如將近年新研製的電熱針方法,通過針刺局部熱輻射擴散,可使白斑面積縮小,顏色改變。另外,發現運用子午流注針法在改善全身症狀上較之普通針法療效更好(3)。根據近年來報道的500余例統計,有效率在90%以上。

針灸治療外陰白色病變的機理,近年來也作了一些工作。實驗研究中觀察到,針灸治療後可使E-玫瑰花形成及免疫球蛋白原偏低的均值提高,表明是通過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來達到治療目的的。

上一節 不孕症
胎位異常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