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

(一)取穴

常用穴:肺俞、少商。

備用穴:嘔吐加內關;發熱加大椎、曲池;體虛加足三里;劇咳加尺澤。

(二)治法

一般僅取常用穴,據症酌加備用穴。肺俞,輕刺激,捻轉不留針,針後加拔火罐,至皮膚潮紅後去罐。少商用三棱針點刺,刺入0.5分,出血如粟粒狀即可。余穴,除大椎、曲池宜用稍重捻轉刺激外,均輕刺激不留針。每日1次。

(三)療效評價

治療66例,基本按上法,均愈(2次治癒者23例)(1)。

火罐

(一)取穴

常用穴:身柱。

(二)治法

令患兒取坐或伏臥位,取準穴後以毫針垂直刺入,深3~5分,略作捻轉,得氣留針5分鐘。起針後以1.5寸口徑之小火罐速拔穴上,10~15分鐘起罐(最好用玻璃罐,以拔處皮膚潮紅為度)。再令患兒靜臥1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28例,總有效率達99.2%(2)。

皮膚針

(一)取穴

常用穴:頸部、骶部。

備用穴:頸前部、背腰部、上腹部、側頸部。

頸部等位置:頸、背、腰、骶的刺激部位均為脊柱兩旁3~4厘米之皮區;頸前部為氣管兩側之皮區;側頸部為胸鎖乳突肌前後緣皮區;上腹部指自劍突和肋弓至肚臍水平線皮區。

(二)治法

單純百日咳僅取常用穴合併扁桃體炎等加刺頸前部;合併肺炎或消化不良等酌加其餘備用穴。用梅花針,由上而下以中等強度彈刺,彈刺時兩點距離1~1.5厘米左右。每日1~2次,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完成療程治療者200例,總有效率為96%,在第一療程見效者占90%(3)。

挑治

(一)取穴

常用穴:四縫。

備用穴:少商、商陽。

(二)治法

一般只取四縫,效不明顯時加用或改用備用穴。操作方法:四縫穴以三棱針(嬰兒用28號5分長毫針代替)點刺,擠出黃白色黏液。少商、商陽點刺出血,如粟粒狀即可。刺後用干棉球輕按針孔。常用穴每日1~2次,每次一手,兩手交替,備用穴每隔5日1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1)痊癒:典型症狀全部消失,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恢復或接近正常值,無併發症出現;(2)顯效:典型症狀大部消失或顯著減輕,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趨向正常,無併發症出現;(3)無效:治療後無變化,或雖有部分減輕,但有反覆,有併發症出現。

共觀察142例,其中112例單取常用穴并以上述標準評價,痊癒82例(73.2%),顯效21例(18.8%)總有效率達92.0%(4,5)。

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肺俞、尺澤。

(二)治法

藥液:0.25%普魯卡因液、注射用水、鏈黴素注射液,任選一種。

常用穴每次只取一穴(雙側)。鏈黴素注射前應先作皮內試驗。穴位注射時動作宜輕捷,以免引起患兒啼哭。每側穴劑量為:0.25%普魯卡因,1~2歲2毫升,2~4歲4毫升,4~6歲為4~5毫升;鏈黴素,12.5~25毫克;注射用水,0.5毫升。每日1次,5~8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75例,治癒率53.5~90%,有效率91.5~100%(6~8)。

拔罐(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大椎、肺俞、風門。

備用穴:少商、商陽、曲池、商丘、足三里、列缺。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對,輪流選用;配穴可根據症情選1~2對。先針主穴,輕刺激不留針,手法為快速捻轉不提插。要注意掌握深度,以免引起氣胸等意外事故。然後以閃火法或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10分鐘,至局部膚潮紅。起罐後,再針配穴。少商、商陽,用三棱針點刺,刺入約0.5分.以出血為度,手法宜輕、宜速、宜淺;余穴,可用重刺激手法,捻轉後不留針。每日一次,不計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3例,結果痊癒98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1%(9,10)。

主要參考文獻

(1)肖進順。針刺治療百日咳。中國針灸1983;3(4):18。

(2)孫雪亭。火罐療法合併針刺治療百日咳628例臨床療效觀察。山東醫刊1960;3:27。

(3)張居賢,等。刺激神經療法對200例百日咳治療效果的初步觀察。中級醫刊1960;1:22。

(4)顧天培。針刺治療小兒百日咳112例臨床觀察。中醫雜誌1983;24(2):51。

(5)馮慶丰。針刺治療百日咳30例。中醫雜誌1982;23(8):41。

(6)蔣其所。蒸餾水穴位注射治療百日咳24例報告。中醫雜誌1965;12:31。

(7)陳英炎。小劑量鏈黴素穴位注射治療百日咳。福建中醫藥1965;5:35。

(8)張蘭影,等。奴夫卡因肺俞封閉治療百日咳80例。山東醫刊1962;2:4。

(9)陳子富。針罐治療百日咳63例療效觀察。黑龍江中醫藥1986;(6):37。

上一節 白喉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