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冷灸(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分三組。(1)大杼、膏肓;(2)風門、脾俞;(3)肺俞、腎俞。

(二)治法

灸藥:按白芥子50%、細辛30%、甘遂20%的比例稱取藥物,共研細末,用鮮生薑汁調和,分做成直徑1厘米大小的藥餅備用。

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進行治療。每次選一組穴。貼敷時,先將麝香少許撒于藥餅面上,用4厘米2大的膠布,將藥餅貼于穴位上。可敷貼1~3小時,如病人感覺灼熱難忍,宜提前將藥餅除去。小兒貼藥半小時即可。部份病人貼藥後出現水疱,可塗以龍膽紫藥水并蓋上消毒敷料。上述三組穴位,輪流選用,3次為一療程,每年完成一療程。本法孕婦及實熱症明顯者慎用。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準:臨床痊癒:貼藥後症狀、體征基本消失,觀察1年未見復發;有效:貼藥後症狀及體征減輕,或發作次數減少;無效:症狀及體征未見改善。

共治556例,臨床痊癒58例,有效405例,無效93例,總有效率為83.2%(3)。

冷灸(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印堂。

備用穴:內關。

(二)治法

灸藥:斑蝥一味(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生用,去頭、翅研末,亦可炒酥研末過篩,裝瓶備用。

一般僅取印堂穴,效不佳時改用內關穴。令病人取仰坐或仰臥位,常規消毒穴位,待乾燥後,用一塊1厘米見方之膠布,中間剪一黃豆大小孔,貼在穴位上。以斑蝥粉適量,加水、峰密、醋調為糊狀(不宜太稀,以免流溢他處),將藥物直接塗于小孔內的皮膚上。亦可用干斑蝥粉置於孔內。然後再取1平方厘米之膠布覆蓋在原膠布上。24小時後去掉。每週1次。注意:斑蝥為劇毒藥品,有強烈發泡作用,外貼面積不宜過大,尤其不可誤入眼內。貼後出現水疱,小者不須處理,大者用消毒針穿刺後塗以龍膽紫藥水。

(三)療效評價

共治數百例,有療效統計的263例,其有效率為95~97.1%(4,5)。

針灸

(一)取穴

常用穴:印堂、鼻通。

備用穴:百會、迎香、合谷、風池。

鼻通穴位置: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本穴又名鼻穿、上迎香。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1~2穴。印堂穴用1.5寸30號毫針,以提捏法進針,刺入2分,得氣後針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轉結合提插,使針感到達鼻準頭,內及鼻腔。鼻通穴,以1寸30號毫針,先刺入2分,得氣後針尖朝向印堂方向沿皮斜透刺,至鼻腔有發脹感為宜。留針20分鐘,每隔5分鐘行針1次。百會穴用艾卷作雀啄灸,灸15~20分鐘。余備用穴得氣後,施平補平瀉之法,繼而接通電針儀,連續波,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持續30分鐘。上述方法,針刺每日1次,灸療日可2次。10天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60例,臨床痊癒105例,顯效28例,有效2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7.5%(6~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常用穴:迎香、合谷、足三里、風池。

備用穴:流涕加上星,鼻塞加鼻通,嗅覺減退加通天。

(二)治法

以常用穴為主,每次取2~3穴,據症加備用穴。以氦-氖激光儀照射,波長為6328埃,出功率5毫伏,照射方向可與傳統針刺方向一致,如迎香穴以患者平臥時,與水平面成45°~55°為宜,風池穴向對側眼,合谷、足三里取垂直方向。光斑直徑1.5~2毫米。一般每穴照射4~5分鐘。每日1次,10~1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141例,結果臨床痊癒72例,顯效13例,有效40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88.7%(9~11)。

指針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組。(1)鼻通、迎香;(2)合谷、少商。

(二)治法

每次取一組穴,兩組交替應用。第一組穴操作:令病人取仰臥位,醫生位於病人之右側,以右手拇指橈側緣(預先敷以脫脂棉,防止切傷病人皮膚),切按選定的穴位。切按時,拇指伸直,其他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逐漸向下用力,使局部產生酸、脹等得氣感。第二組穴位操作:用雙手拇指指腹(或偏峰)上敷脫指棉,切按在選定的穴位上,緩緩用力切按,使病人得氣,產生酸脹感。上述每個穴位,均需切按5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停治一月,再鞏固治療5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0例,結果臨床痊癒88例,顯效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8.0%(12)。

耳穴壓丸

(一)取穴

常用穴:內鼻、外鼻。

備用穴:咽喉、肺、腎上腺、內分泌。

(二)治法

常用穴必取,酌加1~2個備用穴。以王不留籽或磁珠(磁場強度380高斯),置於0.7×0.7厘米見方的膠布上,貼壓于預先消過毒的耳穴上。每次貼一側耳。貼完後即行按壓,直至耳廓充血。囑患者自行按壓,每日3次以上,力度適中,每次按壓30次。3~4日換貼1次,兩耳交替進行。4次為一療程,療程間停治3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97例,臨床痊癒44例,顯效20例,有效29例,無效3例,其總有效率為96.9%(13,14)。

耳針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組(1)肺、腎上腺、內鼻;(2)腎、內分泌、皮質下。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1組。用28~30號5分毫針針刺。在穴區探得敏感點後作好標記,進行嚴格消毒,然後予以針刺,雙側均針。得氣後留針30分鐘,每隔10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7~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25例,臨床痊癒20例,有效4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15)。

本法經3月至6年隨訪,尚有一定遠期療效。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分為二組。(1)大椎、肺俞;(2)足三里、三陰交、合谷、曲池。

備用穴:脾虛加脾俞;腎虛加腎俞。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1組,用艾條灸法。令患者取仰臥位,兩手平放,兩眼微閉,全身放鬆,自然呼吸。醫者將點燃之純艾卷對準穴位熏烤,并將艾捲上、下移動。其距離以患者能忍耐、感舒適為宜。施灸時間30~40分鐘,局部應出現紅暈。然後取灸藥適量,用新鮮薑汁調成糊狀,做成直徑為1厘米的圓餅貼于各穴,上蓋敷料,并用膠布固定24小時取下。第一療程,每隔10天灸貼1次,共3次。第二療程每隔一月貼1次,亦為3次。一般治二個療程。

灸藥製備:取蒼耳子、辛夷花、徐長卿、細辛、甘遂、沉香、肉桂各等量研細末備用。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9例,結果痊癒8例,顯效16例,有效31例,無效4例,其總有效率為93.2%(16,17)。

指針

(一)取穴

常用穴:分二組。(1)鼻通、合谷;(2)迎香、少商。

備用穴:前額痛加陽白、攢竹、上星、百會;目眶痛加魚腰、睛明、印堂;偏頭痛加太陽、頭維、率谷;流黃涕加風池、曲池。

(二)治法

常用穴為主,每次取一組;備用穴據症而加。先取面部穴,再取上肢穴。用一手拇指偏峰切穴位,先輕切之,逐漸加壓,操作中適當加指顫動作,最後逐漸減壓結束治療。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以本法治療500例,結果痊癒352例,顯效104例,有效3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8.2%(18)。

主要參考文獻

(1)吳保同,等。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初步報告。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1957;(2):95。

(3)劉柄權,等。三伏天灸治治療過敏性鼻炎556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9;9(3):1。

(4)劉明道。斑蝥治療過敏性鼻炎。湖北中醫雜誌1981;(3):39。

(5)葉長青,等。斑蝥冷灸治療鼻炎670例。上海中醫藥雜誌1990;(2):18。

(6)包兆貴。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30例。陝西中醫1990;11(5):228。

(7)林凌。深刺印堂穴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體會。新中醫1985;17(2):28。

(8)靳瑞,等。針灸治療100例變態反應性鼻炎臨床觀察。中國針灸1989;9(4):17。

(9)曹鴻平,等。應用光針治療過敏性鼻炎50例臨床觀察。上海中醫藥雜誌1984;(12):25。

(10)何紹芹,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過敏性鼻炎。中醫雜誌1989;30(11):41。

(11)湯瑞,等。He-Ne激光針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誌1988;7(2):15。

(12)侯慧先,等。指針治療過敏性鼻炎100例。中國針灸1990;10(2):42。

(13)呂云劍,等。耳壓治療過敏性鼻炎50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0(9):548。

(14)林紅,等。耳穴壓丸治療過敏性鼻炎47例。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91;14(1):29。

(15)王秀華,等。耳針治療過敏性鼻炎觀察。江蘇中醫雜誌1985;6(3):6。

(16)黃碧玉。艾灸加穴位貼藥治療過敏性鼻炎48例。福建中醫藥1990;21(6):14。

(17)黃紹濱。艾灸治療過敏性鼻炎11例。廣西中醫藥1983;6(6):49。

(18)楊桂芬,等。指針治療過敏性鼻炎500例療效分析。中醫藥學報1988;(3):33。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