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體針(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脈。

備用穴:百會、合谷、中渚、外關、臨泣(足);啞者加啞門、廉泉。

(二)治法

以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耳門,針尖斜向耳道下方,進針3.0~4.0厘米。聽宮,針尖斜向後下方緩緩進針,深度同上。聽會穴,針尖略向後斜,深度同上。翳風,針尖向前略朝上;脈,針尖斜向前下方,二穴深度同上。均以局部和耳道有明顯酸脹感為度。百會,針尖略朝後斜,針0.3~0.5厘米。合谷,針尖指向食指,進針2.0~2.5厘米。中渚垂直刺入1.5~2.0厘米。外關,垂直刺入同樣深度。臨泣針尖略斜向踝部,刺入2.0~2.5厘米。啞門垂直刺入3.0~4.0厘米。廉泉,針尖向後上方針3.0~4.0厘米。以局部酸脹重為度。然後均施行輸刺法,要求如下:進針時快速捻入,待針尖入皮膚後即停止旋捻,直刺到應有的深度,使之產生得氣感。然後用平補平瀉手法捻針數次,留針30分鐘。在留針期間,可作輕微捻針。出針時不捻轉,每日1次,穴位輪流選用,每10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

(三)療效評價

用上法治療感音性耳聾。根據已積累的臨床資料,本法對癔病性或精神性耳聾,針刺的療效是肯定的。對於聾啞症,針刺的療效主要表現的主觀感覺上,即針後患者自覺聽力有提高,但針後和針前的聽力曲線改變并不明顯。如對30例感音性耳聾啞症患者統計,以聽力提高10分貝作為有效,結果耳聾有效率為36.7%,而聾啞症僅為17.9%。以病程短、病變屬可逆性者效果好,而病程長及不可逆者有效率低(5)。另外,用本法治療傳導性耳聾效果較差,因中耳炎引起的耳聾患者多無效果(65~82%聽力無改變)(6)。

體針(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完骨。

備用穴:聽宮、脈、翳風、角孫、耳門、厲兌、商陽、關衝、百會。

(二)治法

以完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2~3個。完骨穴,取聾耳同側穴位。囑病人正坐,頭略向前傾,用28~30號針,長約2~2.5寸。進針時,針體與頸部呈60度夾角,向同側眼眶外緣進針,深達1.5~1.8寸,至患者自覺耳內有麻、脹、痒、熱感或耳內有鳴響感、豁然開朗的通氣感為得氣,用平補平瀉快速捻轉加小提插法0.5~1分鐘,待針感強烈後,即出針,翳風穴,取30號2.0寸毫針,斜向內上進針1.5寸,使耳內發脹,如有風行。商陽、關衝、厲兌,以三棱針點刺出血,百會以皮膚針作中度叩打5分鐘,余穴用常規針刺法,留針30分鐘,手法為平補平瀉或補法。如為小兒患者,均不留針。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停針3天,再進行下一療程。

在治療期間,可內服下述藥方:銀花30克,連翹15克,牛蒡子15克,菊花15克,生地15克,白蒺藜15克,桔梗15克,甘草15克,每日1劑,煎服2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單耳聽力提高30分貝以上;有效:單耳聽力提高15~20分貝;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本法主要用以治抗生素中毒性耳聾。共治229例。其中72例按上述標準評定:顯效27例(37.5%),有效35例(48.6%),無效10例(13.9),總有效率為86.1%(7,8,9,10,15)。

電針

(一)取穴

常用穴:聽宮、耳門。

備用穴:翳風、聽會、外關、中渚、合谷。

(二)治法

以常用穴為主,效不顯時可酌加備用穴。常用穴每次取1穴,進針深度:<9歲,為1~1.2寸;10~15歲,1.3~1.5寸;16歲以上,1.6~2.2寸。至得氣後,視合作情況,接通電針儀,連續波,頻度為100次/分左右,強度則以病人可耐受為度。通電25~30分鐘。備用穴可採用速刺法,進針後待有酸麻、脹等針感,并向四周放射時停止捻針。留針時如無針感,可捻轉搗針1~2次。一般用中等強度手法,如患者感覺遲鈍,可適當加重手法。如患者年齡小,不合作,可縮短留針時間,或不留針。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停針7天,繼續下一療程。

(三)療程評價:本法主要用於抗生素中毒性耳聾,亦可用於其他感音性耳聾。

共治315例,有效率在73~94%之間。對其中215例作進一步分析,100例治療一個療程,總效率僅為21%,105例治療一~二個療程,總有效率為49%,115例治療二個療程以上,總有效率則達73%。表明隨著療程增加,療效似有增高的趨勢。還發現隨著年齡增大,療效下降(11,12)。

穴位注射

(一)取穴

聽宮、聽會、翳風、瘛脈。

(二)治法

輔酶A50萬單位加維生素B12注射液0.1毫克(1毫升)。

每次選1穴,各穴輪流使用。用5號齒科針頭,直刺進針得氣後,注入上述藥液。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三)療效評價

本法用於各種感音性耳聾。

療效判別標準:顯效:聽力增進11分貝以上;有效:聽力增進6~10分貝;無效:聽力無增加或不及有效標準。

共治48例,經二療程治療,顯效12例(25.0%),有效10例(20.9%),無效26例(54.1%),總有效率為45.9%。發現以對老年性耳聾和水楊酸中毒性耳聾療效較好(13)。

頭針

(一)取穴

常用穴:聲記憶區、語言形成區、暈聽區。

備用穴:顳3針、胸腔區、附加運動區、語言區。

聲記憶區位置:位於大腦皮層的顳上回和顳中回後部及緣上回和角回下端。在頭皮的投影為頂骨結節的下方和後方。

語言形成區位置:聲記憶區下方,乳突後方長3厘米。

顳3針位置:以大腦外側裂的表面標誌為翼點(自外眥向後3.5厘米再向上1.5厘米處)至頂骨結節的連線。共分3區。第1區:自頂骨結節下緣前方約1厘米處向後,長3厘米;第2區:耳尖上1.5厘米處向後,長3厘米;第3區:耳尖下2厘米處向後,長3厘米。以上3區皆與水平線成15~20度角。

附加運動區位置:位於運動區前3~4厘米的菱形地區,在運動區上點向前4厘米之兩側。

(二)治法

以常用穴為主,酌加備用穴。均取雙側,用28號1.5寸~2.0寸長的毫針,其中,聲記憶區較廣泛,在該區交叉進2針,余每區進1針。選准穴後迅速刺入皮下,深度最好至帽狀腱膜下,不捻轉,不強刺激,將針體漸與皮膚平行,送至要求達到之長度。留針1.5~2小時。隔日針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3例,20例應用電測聽在治療前後對比檢查證實:語音頻率聽力恢復的有效率為25.0~65.0%,高頻聽力恢復的有效率為20.0~45.90%。43例幼兒病例進行頭皮針治療前後的腦幹誘發電位的對比觀察表明,其累計有效率為74.4%。與此同時,63例病人的臨床症狀有明顯的改善(14)。

本法主要用於抗生素中毒性耳聾。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常用穴:聽宮。

備用穴:啞門、上廉泉。

(二)治法

上述三穴均取。以半導體砷化鎵激光治療儀照射。波長8700~9040埃,紅外光,輸出激光峰值功率達300毫瓦以上,連續可調,光脈衝頻率為250~1000赫茲,光斑直徑0.1~7毫米。直接照射聽宮穴10分鐘,備用穴各5分鐘。每日1次,週日休息,9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小兒耳聾患者45例86只耳,其中用過不同耳毒性藥物者25例,腦外傷引起者1例,原因不明19例。結果,痊癒(ABR即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正常,聽閾值在30DbHL以內)10只耳,顯效(ABR聽閾值降低20DbHL以上)28只耳,有效(ABR聽閾值降低10DbHL以上)19只耳,無效29只耳,總有效率為66.3%(16)。

主要參考文獻

(1)魏宗岱。刺耳聾及尸厥證之經驗。山西醫學雜誌1927;(35):23。

(2)鄧元誠。對於針刺治療感覺神經性耳聾和聾啞症的評價。中華醫學雜誌1981;61(11):657。

(3)李復峰,等。國外針灸經驗。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45。

(4)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09。

(5)上海針刺治療聾啞協作組。針刺治療耳聾與聾啞的臨床和原理研究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1979:78,北京。

(6)焦國瑞。針灸臨床經驗輯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323。

(7)王樂善,等。針藥并用治療抗菌素中毒性耳聾。中醫雜誌1987;28(10):44。

(8)鄭魁山,等。針藥治療鏈黴素中毒性耳聾14例臨床觀察。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46,北京。

(9)劉煥榮。針刺治療鏈黴素中毒性耳聾24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1987;(4):43。

(10)徐彬,等。針刺治療鏈黴素中毒性耳聾50例的療效觀察。第二屆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1984:37,北京。

(11)張躍東。針刺電針治療聾啞100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6):22。

(12)遠安坤。針刺電療聾啞病215例。中國針灸1987;7(6):46。

(13)張仲芳,等。輔酶A穴位注射治療感音性耳聾48例。上海針灸雜誌1982;(4):10。

(14)林學儉。頭皮針治療神經性耳聾63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86;6(5):8。

(15)張和平。針刺治療藥物中毒性神經性耳聾69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1990;10(3):16。

(16)施炳培,等。低功率激光穴位照射治療小兒耳聾45例。中國針灸1993;13(4):24。

上一節 色覺障礙
內耳眩暈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