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內容】

艾灸(之一)

(一)取穴

足三里、絕骨。

(二)操作

取純淨艾絨,以陳品為佳,捻艾炷如麥粒大,選用上穴(雙側)行著膚灸。艾炷點燃,出現燒灼性疼痛,約持續20秒鐘,可用手輕拍穴區或以拇指按壓附近穴位,以減輕疼痛。共灸3~7壯,至穴上有小水泡為度。然後用膠布或淡膏藥貼于穴區之上。隔日複診,如未出現灸瘡,原穴再灸,直到灸瘡發出。等灸瘡癒合後再灸,一般一月餘灸防一次。

艾灸(之二)

(一)取穴

分兩組:1、關元;2、足三里、絕骨、湧泉。

(二)操作

第一組,用於平時預防中風。艾條作雀啄式薰灸,每次約15分鐘,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年從立冬日起,每日一次,灸滿100天。第二組,用於有中風先兆者,雙側均用,每穴亦灸15分鐘,至穴區皮膚潮紅。每隔7天灸一次,直至症狀消失。

穴位注射

(一)取穴

風府、啞門、風池。

(二)操作

藥液為10%紅花注射液2毫升,加10%葡萄糖注射液2毫升,丹參注射液。每次均取,風池用雙側。任選一種藥液。每穴按穴位注射法,每次注入藥液1毫升。用於一般性中風預防,7~10天注射一次。

效果評析

上述三法均可用於中風預防,但各有所長,臨床應用時宜加選擇。

艾灸法之一的著膚灸,是對傳統的灸防中風法的挖掘運用,最早記載于《針灸資生經》,歷代醫著均作載錄。現代臨床實踐和實驗研究證實,本法確有預防中風作用;通過17年追蹤觀察,54例有中風先兆的高血壓病人,只有5例暴發中風,而作為對照的12例類似病人(未作此項預防)就有4例得了中風病。同時,還進一步發現,此法可擴張全身血管,降低血液粘度及過高的血壓。(陳大中‧全國針灸針麻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一):41,1979北京)表明,著膚灸足三里、絕骨,適宜于有中風傾向的高血壓患者。艾條灸,較之上法無灼痛發灸瘡之苦,易為患者所接受,且此法可被預防者自行操作,適宜于平時作預防中風用。但本法較費時,要長期堅持,而且遠期療效究屬如何亦尚待進一步證實。

穴位注射則需一定藥物、器具,但此法有減輕和阻止腦動脈硬化的作用,預防中風的效果較確切。通過110例患者的觀察,初步表明對出現中風先兆者,多于穴位注射1~3次後症候即可明顯改善。(陳廣南‧江蘇中醫雜誌1982;(2):50)。

上一節 冠心病
膽石病 下一節

expand_less